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 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并需符合以下要求:
1 文题
文章标题应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力求简明、醒目,一般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
2 署名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不宜作为作者署名。其他对该研究做出贡献者,可于文后列“志谢”予以说明。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姓名及单位,应标注原文。
3 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用精炼的语言直接表述文章的主要观点,不得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对文章进行介绍。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为250~400字,英文摘要字数一般以300~400个英语实词为宜。
4 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 Index Medicus 中《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内所列的词和《中医药主题词表》。如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或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
5 医学名词
文中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暂未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英汉医学词汇》为准。
6 图表
一般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每幅图表须准确标注图表名称。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7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执行GB3100~3102-1990《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版)。
8 数字
文中数字须按GB/T 15835-2011《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使用。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古代帝王年号用汉字,如“康熙十七年(1678)”。
9 参考文献
文中所有关于原文和观点的引述,均需按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并在文后依次排列成参考文献表。在同处引用多条文献时,文献序号置于同1个方括号内,连续序号用“×-×”形式书写,非连续序号之间用逗号分隔。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文献页码。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作者为1~3名者,依次全部列出作者姓名,作者在3名以上者,只列前3名,之后加“,等”字。中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 Index Medicus 中的格式为准。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认真核对原文,务求无误。近现代非正式出版物、内部刊物、个人通迅资料等不作文献引用,可于引文后加“( )”著明。
中华医史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医史杂志发文量
中华医史杂志总被引频次
-
广西近代第一所护士学校
1903年,美国浸信教会在广西梧州建立思达纪念医院.1909年,美国护士长苏慕华(Leonoraswrlett)女士奉派到梧州主持思达医院的护理工作.由于护理人员缺乏,苏慕华女士创办了广西思达医院初级护士职业学校.该护士学校的创立,揭开了广西女子医学教育的序幕,健全了广西地区的医学教育门类,引进了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制度,为广西后来兴办护校提供了借鉴,也对广西女子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张璐砾 刊期: 2011- 02
-
论解放军卫生工作的创始问题
解放军卫生工作从1927年建军时起逐步建立发展,1931年成立全军卫生工作的领导机关——军委总卫生部。此后,建立健全了各类卫生机构,形成了统一的领导体系,培养和配备了基本卫生人员,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至1933年已完成了创始阶段。解放军卫生工作的主要创始人为贺诚。......
作者:高恩显 刊期: 2001- 02
-
从《琉球百问》考察中国对琉球医学人才的培养
明清时期,琉球先后派遣20余批留学生前来中国,其中不乏学习医学者.《琉球百问》是清代名医曹存心与其海外弟子、琉球人吕凤仪,探讨医学问题的问答记录.它不单单是一本医书,而是中医海外传播的重要见证,亦是清代中国培养琉球医学人才的鲜活个案.清代琉球来华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扩大中国医药在琉球的影响力、促进琉球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加强和巩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何兰萍 刊期: 2014- 05
-
腹腔镜外科百年发展史
到2001年,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将经历整整100年,近十余年,腹腔镜外科又有了很大的进展.回顾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时代:诊断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及现代腹腔镜时代.我国腹腔镜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外科将展现美好的未来.......
作者:吕平;刘芳;戚昭恩 刊期: 2001- 04
-
《德贞传:一个英国传教士与晚清医学近代化》出版
复旦大学历史系高晞博士所著,于2009年1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研究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必当对传教士的活动加以考察.德贞既是首位在北京开业的西医,又是进入清廷统治层面的官方医学教员.所以,德贞在中国的活动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作者: 刊期: 2009- 06
-
近代抗击传染病的北京中医
民国六年(1917)冬及民国七年(1918)春,晋绥一带鼠疫流行,交通断绝达数月之久,病死数千,借款百万.当时徐世昌是总统,任命江朝宗为防疫会会长,江实地调查后,与中外西医和中医研究防治措施.时有曹元森,字巽轩,江苏吴县人,为防疫会会员,力主中医治疫,经验宏富,可与西医防疫并行.......
作者:刘晖桢 刊期: 2003- 03
-
已报道中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牙齿及颌骨化石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古人类学的进展,中国境内多达1000余处的旧石器地点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1-3],为古人类学、古病理学、古生态学、医学史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科学资料.笔者拟对目前见于报告的中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牙齿及颌骨化石材料作一梳理,以期为今后相关的口腔古病理学、口腔医学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晓军;朱郎;李晓东 刊期: 2018- 02
-
韩国对联邦德国的护士派遣
1.护士派遣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的联邦德国,被称为“欧洲经济发动机”,但却深受劳工不足之苦。1961年,由于冷战加剧,民主德国中断向联邦德国派遣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联邦德国国民不愿意从事又脏又累而且待遇低的工作,医疗机构的护士尤其短缺,1965年,医院和养老院的护理人员缺额3万多名。相反,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国仍以农业立国,企业对劳动力需求......
作者:郑贤月 刊期: 2016- 03
-
20世纪20-30年代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管理机制
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协和医学院档案馆里藏有很多早期的文书档案,其中20世纪20-30年代的学院,对学院董事会构成的变化、各种委员会的建立和各自权责有明确的记载和规定,集中反映了学院的管理机制.通过几个不同版本的分析协和医学院的管理机制,对中国目前的高校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蒋育红 刊期: 2011- 01
-
民国时期的中医期刊《新安医药半月刊》
20世纪80年代,随着近20万件徽州历史文献资料的发现,学术界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新安医学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分支,也进入了文献整理和研究的全新发展阶段.《新安医药半月刊》是迄今发现的民同时期徽州地区进行医学学术交流的唯一正式刊物,受到徽学和新安医学研究者的重视.该刊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新安医家在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自强不息、勇于抗争的工作和努力.......
作者:万四妹;汪沪双 刊期: 2011- 05
动态资讯More >
- 1 中华医学会和博济医院的历史渊源
- 2 埃博拉的发现与流行
- 3 近代上海西医院的发展——以工部局局属医院为主的探讨
- 4 从《中华医史杂志》看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
- 5 18世纪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
- 6 北宋校正医书局编校医籍概述
- 7 20世纪香港中医药发展特点
- 8 先秦时期方剂学的萌芽与初步形成
- 9 《同仁堂药目》和清末药肆的官司
- 10 中国早的民间医药团体
- 11 关于整理中医传染病学文献的思考
- 12 1909年郑豪参加国际消除麻风病会议考析
- 13 文字书法对中医药传播的相关作用
- 14 近代岭南医家梁龙章
- 15 中国近代生理学学术谱系
- 16 从羊瘙痒症到疯牛病——朊病毒发现史
- 17 《五十二病方》医疗器物与技术之研究
- 18 近代福建“三山医学传习所”考略
- 19 中药山慈菇品种来源的沿革
- 20 宋代驻泊医官制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