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三一七”与国医节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值北洋军阀政府和民国时期政府当政期间,曾接连发生了3起由政府当局人物出面主张废止中医的严重事件,“三一七”即是指在1929年3月17日全国中医药界与反动政府展开的一场保护中医还是废止中医的尖锐斗争,这场斗争对我国中医药界的生存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民国时期的中医处境十分艰苦,由于西医的传播与发展,使中医药受到巨大冲击。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及医学界内部的对立势力亦敌视中医,企图消灭中......
作者: 刊期: 2001- 02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创刊
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刊于1990年的《急诊医学》杂志已于2000年起更名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由中国科技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为双月刊,大16开,72页,逢双月25日出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是高级急诊医学专业刊物,刊登与急诊有关的基础学科研和临床医学科研成果、临床诊治经验和技术方面的文章。设有专论、论著、临床研究、综述、讲座、经验交流、院前急救、急诊护理、病便讨论......
作者: 刊期: 2001- 02
-
我刊副总编蔡景峰在美国进行医学史讲学
2000年12月15日,我刊副总编辑蔡景峰研究员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东西方医学中心(CenterforEast-Westmedicine)主任许豪杰博士之邀,参加该中心2000年年终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发表演讲,题为“古代中国医学大师们的训诫”(LessonsfromMasterCliniciansinAncientChina),其内容为中医药王孙思邈对中医药学的伟大贡献,并以幻灯片......
作者: 刊期: 2001- 02
-
2000年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获科技部3项资助
在我国首次设立的2000年度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科研院所社会公益性研究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中标3项,获得资助360万元,即①王永炎、梁菊生、朱建平负责的“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基础性,150万元,中国中医研究院中标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具体承担),目标是完成中医药基本名词约4000条规范的中文名词表、英文名词表,建立中、英文术语数据库。②马继兴、郑金......
作者: 刊期: 2001- 02
-
中国共产党重视中医药史料两则
1946年下半年,解放战争正式开始。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取“重点进攻”,并把重点置于陕甘宁和山东两解放区,以继续维持其战略上的攻势。国民党军集中了蒋介石嫡系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集团等部,34个旅、23万人的兵力发动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延安处于紧张的备战工作中。1947年1月间,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卫生部召开医疗卫生战备工作会议,研讨军队和地方的战时医疗卫生工作的任务和力量的组......
作者:张冰浣 刊期: 2001- 02
-
评《中外医学史》
新中国建国以来,医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得到长足进展,出版了有关中国传统医学的医学史著作,无论类别或数量都空前丰富多采,然而世界医学史的著作却寥若晨星,屈指可数。由北京大学医史学研究中心主任程之范教授为主编,张大庆、甄橙为副主编的《中外医学史》于1997年10月出版,印数5000册,为中国的医学史书籍增添了新作。出版后,在短短两年内,销售一空。据了解本书不仅在我国内地销售,港澳地区也有售卖,可见人们对......
作者:陆肇基 刊期: 2001- 02
-
21世纪应该关注中西医学史的比较研究
有关医学史的研究在欧洲18世纪已有学者关注,19世纪开始,历史进入所谓科学反对迷信的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兴起,实证主义占据统治地位,医学史的研究几乎被人们遗忘,各个大学也忽略了这门学科。由于细胞学、细胞病理学和细菌学的研究,人们认为新的医学并不需要从过去的历史吸取成果。直到20世纪初,经过世界大战的创伤,欧洲各国政府民族意识不断增长,注意到爱国主义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同时文化的广泛传播,历史著作涌......
作者:程之范 刊期: 2001- 02
-
从双包山与马王堆相关背景探讨经脉漆雕年代
1993年2月,四川省绵阳市永兴镇双包山发现了一座西汉椁墓,出土文物数百件,其中一具木胎髹漆人体模型,高28.1cm,裸体直立,两掌向前,模型表面纵向分布有红色线条19枝,头手等处,有多处线条交会,形似人体经脉,被命名为:“西汉人体经脉漆雕”简称“漆雕”,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3]。笔者曾在绵阳永兴镇巡回医疗、教学几次,对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略知一二。作为一名针灸专业工作者,对“漆雕”颇感兴趣......
作者:李观荣;易群;张永玲;徐凤莲 刊期: 2001- 02
-
20世纪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工作回顾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是中华医学会早成立的专科分会,在总会领导下,数十年来,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历史悠久,名家荟萃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治史大国。20世纪初,一批医史学者有感于学会在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故于1914年,由陈邦贤先生首先倡议成立“医史研究会”。1935年11月,中华医学会在广州召开第11届大会期间,由著名医史学者王吉民、伍连德、李涛等发起,在中华医学会下成立了医史委员会。1936年2月,经......
作者:梁峻 刊期: 2001- 02
-
悼念著名生理学家王志均先生
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顾问、我国著名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王志均先生于2000年12月24日因病不幸去世。王志均先生不仅对我国生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我国生理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86年他和陈孟勤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生理学六十年》,是我国近代生理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不久,他和陈孟勤教授动员了90多位在全国生理界具有相当资历专家撰写了更为全面的《生理学史》......
作者: 刊期: 2001- 02
动态资讯
- 1 20世纪50年代之前核酸代谢研究回顾
- 2 关于光明穴治疗眼疾的古代记载和现代研究
- 3 20世纪70年代台湾的针灸研究
- 4 金银花的文献出处及相关药用名称药用部位考证
- 5 《华佗研究集成》出版
- 6 日韩古医籍的收藏现状及其发掘利用的意义
- 7 胸痹概念的演变
- 8 民国时期广东的天花流行与防治
- 9 秦伯未《妇科学讲义》内容与特点
- 10 《难经本义》原刻残卷考察
- 11 李廷安对军事医学的贡献(1932-1943)
- 12 从唐代贡品药材看四川地道药材
- 13 《日本医史学杂志》2003年论文题录
- 14 两汉医学史的重构(摘要)
- 15 “三一七”与国医节
- 16 《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年度报告:1927-1929》解读
- 17 帕金森与帕金森病
- 18 金元时期食疗养生方剂特色
- 19 嵇含撰《南方草木状》内证二则
- 20 民国时期的《中华健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