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史杂志2014年第1期文章
  • 宋代民间蓄蛊与政府禁蛊治蛊举措

    蓄蛊是指以毒虫配制毒物毒害他人的神秘巫术.蛊毒为害其来久远,宋代南方民间仍有蓄蛊之风,蓄蛊者每以挟嫌报复或侵占财产为目的配制蛊毒害人.政府对民间蓄蛊之风采取了严厉的抵制态度,制定禁蛊法令,鼓励民众举报,严惩蓄蛊之人,同时颁方赐药以治蛊毒,对改良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14- 01

  • 3部汉译俄文文献记载的中俄药材贸易

    19世纪前,中俄两国贸易中涉及到中药材的进出口往来.由中国输入俄国的中药材以植物性来源为主,其中以大黄为重要的贸易品种,其次为药食两用的辛香料如八角茴香、桂皮、胡椒、姜,还有特殊的药用品种如当归、奎宁.而由俄国输入中国的药材则以动物性来源为主,其中尤以贵重的动物性中药麝香在1854年的大量输入特别引入注目,曾一次性输入7万个麝香囊,其他品种如鹿茸、羚羊角的贸易也典型体现了俄方的地域与物产特点.......

    作者:丁兆平;王振国 刊期: 2014- 01

  • 明代前期“九边”医疗状况初探

    明代,边镇事务的中心是城墙、军备、粮饷,因而边镇的医疗资源比较缺乏,管理机构缺失,医生及药品时常短缺,军队及王府亦是如此.虽然中央不时向各边镇拨发药品,派遣医生,但均属临时性举措.由于医疗资源不足,边镇不得不从内地抽调医生,或是培养本地医生,或是从军队中选取通医者充当医生.......

    作者:李建武 刊期: 2014- 01

  • 从中医基础理论类教材看“肝主疏泄”的建构

    在现行中医基础理论类教材中,“肝主疏泄”涉及到对人体整体生理功能、消化功能、精神情志活动、血液循环、水液代谢、生殖功能多方面的功能调节.从此类教材来看,学术界对“肝主疏泄”理论的建构,可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70年代,教材中基本未提及“肝主疏泄”理论;20世纪70-80年代中期,各版本教材中关于“肝主疏泄”的论述并不统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至今,教材中对“肝主疏泄”的论述理论基本趋于统一......

    作者:靳宇智;马燕冬 刊期: 2014- 01

  • 清代《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评介

    清代道光十年(1830)纂修的《武强县新志》卷10《杂稽志》下《附急救方》中,用大量篇幅收录了中医急救方法,共计13000余字,分列14个条目.在每个条目下,先抄录宋代《洗冤集录》中的急救内容,接着补充了很多具体急救方法.这些方法总结了宋代以来的中医急救技术和经验,集清代中国北方地区急救疗法之大成,代表了当时中医急救医学的真实水平.在一部县志中全篇收录中医急救方法实属罕见,对《洗冤集录》的版本沿革......

    作者:孔令青 刊期: 2014- 01

  • 西洋参在清代引进和传播的历史条件

    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西洋参,在清代传入中国并很快被广泛应用和传播,与当时的中外交流、药业发展、人参资源匮乏、普及性本草著作的刊行密切相关:中外交流成就了西洋参引进的文化背景;药业发展为西洋参的传播创造了商业机会;人参资源的匮乏使西洋参引进成为迫切需求;普及性本草著作刊行加快了西洋参传播速度.......

    作者:赵宝林 刊期: 2014- 01

  • 日记所见清代士人就医行为的地域差异

    由《寻乐堂日录》、《甲初日记》、《庚复日记》、《李文清公日记》等几种日记可知,清代身处不同地域的士人由于医疗资源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就医行为”.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从医人员数量多,医疗资源易于获取,所以病患倾向于有病即刻求医,甚至频繁更换医者,期望获得佳诊疗效果,医患双方的关系也相对简单.县域中由于医者数量较少,医疗资源获取不易,所以病患就医往往费时费事,有可能迁延很久,因而不得不自我诊疗,而一旦选定......

    作者:张博 刊期: 2014- 01

  • 中世纪前对尿石症的认识简史

    人类发现的早的尿路结石,可追溯至公元前4900年,当时埃及的僧侣使用催吐、泻下、利尿、发汗等方法治疗疾病,偶尔会将结石排出体外.公元前2700年埃及纸草文中有关于尿路结石的明确记载,并试图用吸吮的方法将结石取出.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亚历山大里亚提出将膀胱结石粉碎后更易排出.此时古希腊人还认识到了肾结石的存在,并描述了肾结石的临床表现.公元前6世纪,印度御医Sushruta在《妙文集》记载了用夹板......

    作者:吕建林;吴锐 刊期: 2014- 01

  • 清代太医院值守制度与差派制度浅析

    “值守制度”和“差派制度”可说是清代太医院医官开展诊疗活动的“前奏”.“值守制度”可分为“特简供奉”、“内直供奉”和“外直供奉”3种,主要为宫廷提供诊疗服务.除为宫廷提供诊疗服务外,太医院还具有为京城内的其他皇室成员、文武大臣、军队、平民百姓、文武会试以及监狱等提供医疗保障的职能,因而形成了“差派制度”.“差派制度”又分为“特派差务”、“奏派差务”和“咨派差务”3种.......

    作者:翟文浩;段晓华;沈艺;张其成 刊期: 2014- 01

  • 宋代陈哗及《家藏经验方》考

    南宋官员陈哗,字日华,福州长乐人,约生于宋绍兴年间,卒于端平年间,历任将仕郎、临汀知州、广东提刑、四川总领、删定、书林等职,亦曾于通州、沅州等地任职,著有《古灵先生年谱》1卷、《谈谐》1卷、《诗话》1卷、《金渊利术》8卷、《夷坚志类编》3卷、《(增广)琐碎录》、《家藏经验方》5卷,主持编撰《鄞江志》8卷,刊行方导《家藏集要方》2卷,另有诗词散文等.《家藏经验方》为陈晔所编撰的一部方书.此书已佚,《......

    作者:张雪丹;张如青;陈德兴 刊期: 201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