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正续一切经音义》病症名研究
是佛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保存了大量的病症名及许多古籍中的注释,对病症的具体表现、病机、词源、方言称谓、时用字、俗称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可据以补正现今辞书的病症名释义,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王育林;李曌华;路广林 刊期: 2011- 01
-
五运六气理论的发生与演进
五运六气是运用纪年天干地支推求气候物候及其对人类生命活动的影响,进而预测疾病、灾害及防治措施的术数体系.天文历法、医学及灾害知识、术数之学等,是构建五运六气的三方面认识来源.五运六气理论从发生到形成和延传,经历了滥觞期、酝酿期、奠立期、隐传期、经传期等多个历史时期.......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1- 01
-
20世纪20-30年代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管理机制
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协和医学院档案馆里藏有很多早期的文书档案,其中20世纪20-30年代的学院,对学院董事会构成的变化、各种委员会的建立和各自权责有明确的记载和规定,集中反映了学院的管理机制.通过几个不同版本的分析协和医学院的管理机制,对中国目前的高校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蒋育红 刊期: 2011- 01
-
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宋代医学壁画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出土文物众多.2008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韩城矿务局沉陷区工程建设进行考古钻探时,共发现从汉代延续至清代的古墓葬47座.虽然大部分墓葬严重被盗,但2009年2月,以孙秉君队长为首,考古院组队对古墓葬进行清理时,却有一重大发现,即在盘乐村东300米处发现一座宋代壁画墓.这不仅为国内宋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同时其中保存的宋代医药学相关内容,在中医发展史上属首次,具有重......
作者:梁永宣;郑金生;梁嵘 刊期: 2011- 01
-
半井家本《医心方》所引《太素》文初探
将半井家本中的引文和仁和寺本对校,分析半井家本引用的文字特点,可知仁和寺本为的善本,半井家本引条文所据底本与仁和寺本极有可能属于同一版本系统.因此,前者对后者的辑佚有一定帮助.由于前者对条文进行节录、整理,故于后者的校勘仅可提供参考.......
作者:李浩;梁永宣;邱浩 刊期: 2011- 01
-
台北国图馆藏《影北宋本伤寒论》作伪者考辨
是杨守敬出使日本所获得的一部手抄本.杨氏虽认为是影宋本,但已被确认是剪贴伪造的,有学者甚至认定是杨氏所伪造,并且推断了影抄本由杨氏伪造后,借由柯逢时刊印,而后转卖给张钧衡的过程.然而,经由对于杨氏生平、原件面貌、流传经过、所据底本以及杨氏是否有伪造动机、其它伪造案例、伪造之底本等问题进行全面性的考证及探讨后,发现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此抄本由杨守敬所伪造,有可能的伪造者为江户时期的日人;而柯氏所刊印者......
作者:游文仁;苏奕彰 刊期: 2011- 01
-
熊宗立生平事迹考
明代医家熊宗立,无传,地方志的记载也失之简略,甚至以讹传讹.今人论著又多不加详考,人云亦云,与之相关的不少学术问题也远未廓清.本文主要立足于明清医学著述、福建地方志与,辅以文集、题跋、书目文献等资料,拟对熊宗立的家世谱系、字号、生卒年、师承等关键问题进行爬梳与考证,并就正于方家.......
作者:傅建忠 刊期: 2011- 01
-
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幕典礼
1921年9月15日至22日,北京协和医学院隆重的开幕典礼庆祝活动,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华医学基金会(时称罗氏驻华医社)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举行(见封底图).在9月19日下午的典礼仪式上,一个独特的队伍漫步穿过东方式的走廊和庭院,进入富有中国古建筑风格的协和礼堂:穿着中国民族服装的中国官员和知名人士、穿着英美大学礼服的科学家和外国使团、穿着学位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行政领导、董事、教学人员,这个......
作者:张霞 刊期: 2011- 01
动态资讯
- 1 韩国医史学者访问北京
- 2 从三七兴起看影响中药传播的因素
- 3 黄以周治《内经》
- 4 英国传教医师马雅各父子在中国
- 5 同仁堂乐氏家族的针灸缘——从《勉学堂针灸集成》展开
- 6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刺数》内容与价值初探
- 7 中医历史图像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 8 性别、医疗与消费文化——明清时期梳篦的文化史
- 9 胡美与雅礼会
- 10 《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释要》补正
- 11 《景岳全书》与脏腑辨证
- 12 “人参败毒散”源出小考
- 13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建立及其衍生技术的发展
- 14 藏医药养生文化特点
- 15 文字书法对中医药传播的相关作用
- 16 浙江中医儿科考述
- 17 中国近代出版的西医护理书籍
- 1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验
- 19 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幕典礼
- 20 角膜移植术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