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中国肿瘤登记简史
中国早的肿瘤登记点建于1959年.至1969年,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了肿瘤防治办公室.20世纪70年代,有多个肿瘤高发地区陆续开始进行肿瘤登记,至20世纪80年代,全国计有38个肿瘤登记处.1990年制定了《中国肿瘤登记协作组章程》.2003年,卫生部发布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把加强肿瘤登记列入今后癌症预防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2004年,出版了《中国肿......
作者:魏矿荣;梁智恒;刘静;王亚娜 刊期: 2012- 01
-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消”类药名实差异考辨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消”类药材的名实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在汉代至宋代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药材品类鉴别、功效区分及用药倾向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了不同时期药物名实的差异;②宋人林亿在校定张仲景的著作时,有可能根据当时的实际用药情况,对张仲景原书中的药名进行了厘定.......
作者:杨金萍;王振国;卢星 刊期: 2012- 01
-
明代隆庆五年废止太医院按摩科的原因探析
明隆庆五年(1571),太医院从13科被改为11科,按摩、祝由2科就此不传.嘉靖年间,道士混迹于太医院并成为御医和院使,使得嘉靖帝好道求仙、不问朝政20余年;隆庆年间废止按摩科的原因,首先与隆庆帝和内阁首辅高拱实施的吏治改革有关,他们在吏治改革的背景下,对道士们在宫内的大本营——太医院祝由科和按摩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作者:李强 刊期: 2012- 01
-
宋金元时期中国与越南的医药交流
宋金元之际,中国与越南在医药方面多有交流.例如李朝时期,越南参照中国的医事管理,设立太医厅,到陈朝时期又更名为太医院;通过朝贡与贸易,越南的多种药物进入中国,同时中国又将多种药物回赐于越南.这些来自越南的药物,尤其是香药,在宋金元时期的方剂中也多有体现;除了医事与药物方面的交流外,自中国前往越南的医者也将医药知识带到了越南,同时还为越南百姓及皇帝治疗疾病,同时,越南的医者也曾来到中国为宋朝皇后治病......
作者:刘秋霞;戴铭 刊期: 2012- 01
-
《回回药方》所载大型真菌药文献研究
《回回药方》中与大型真菌药物相关的词出现100次以上,既有阿里公、阿里浑、阿儿公、福忒而、祖马鲁黑等回药音译,也有茯苓、天麻、蘑菇等汉药名称.这些大型真菌药分见于药效不同的近百种药方之中.前人对《回回药方》中部分大型真菌药物原型的考释虽有创见,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如阿里公、阿里浑和阿儿公指苦白蹄,而非泛指现代意义上的伞菌;福忒而是一种具有解毒功效的大型食用真菌,而非毒蘑菇;“他剌席西”一词并非大型......
作者:芦笛 刊期: 2012- 01
-
泰州出土明代古尸防腐条件初探
在1980-2011年间,泰州地区先后发现了4具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尸.这4具古尸集中分布在不到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具有相同的保存条件.通过对古尸埋葬情况的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死者去世后长时间的停柩,使得尸体得以充分脱水,成为干尸,这是古尸得到保存的基本条件;遗体下葬后,在恒温、恒湿、抑菌、密闭的条件下,继续以湿尸的方式得以保存.......
作者:王为刚;张伟 刊期: 2012- 01
-
循证护理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1991年,加拿大MaMaster大学AlbaDiconso教授首次提出“循证护理”的理念.借鉴循证医学的定义,循证护理的概念逐渐形成,不断完善.1996年,英国York大学开始组织倡导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组织进行护理有关实践活动的专题文献系统回顾,并发表其结果.1997年,在澳大利亚阿得莱德市皇家阿得莱德医院成立第2个循证护理中心,开展了系列专题活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实证研究,在世界范围内......
作者:崔永英;王珍娥 刊期: 2012- 01
-
明代《大河外科》内容来源考
《大河外科》系明代民间医生王拳“得异人秘授”所撰,分上下2卷,上卷载病36种,每病论述文字之前附有1图;下卷载方72首.经过深入考察发现:①上卷文字内容主要来源于《疮科通玄论》;②书中插图的来源尚难以考证,部分病图与《疮疡经验全书》的附图有一定关系,但不可能源于此书;③古朝鲜流传的《三十六肿图录》所记载疾病的名称与《大河外科》基本一致;④下卷方剂中,有67个可找到来源线索;⑤下卷前半部分37个方剂......
作者:蒲小兰;张毅;杨文宇;吴亚梅 刊期: 2012- 01
-
李经纬先生对医史文献人才培养的贡献
医史文献学科虽是一个古老的学科,但专业研究队伍至今仍较弱小,而且研究经费不足,安贫乐道的优秀研究人员缺乏,严重影响了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因此,精心培养青年学者,成为医史文献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1.充分认识培养医史文献人才的重要性1919年,陈邦贤先生的《中国医学史》作为第一部中国医学通史著作问世;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医学史研究的学术团体中华医学会医史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医史学科发展的里程碑.1......
作者:岗卫娟 刊期: 2012- 01
-
汪逢春生平考
汪逢春生于1884年,卒于1949年,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人,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氏幼习儒学,后从吴中名医艾步蟾学医.1908年,汪氏入京,进入政府法部,任审判厅检察官兼医官,并随商部主事力钧学医.1910年,汪氏辞去法部职务,在京悬壶.据已查资料,1935-1942年间,汪氏先后11次受聘为北京(北平)市中医考试、考询委员.1938年,汪氏担任国医职业分会会长,并于1939年创办《北京......
作者:王体 刊期: 2012- 01
动态资讯
- 1 韩国著名学者安相佑来京进行学术交流
- 2 中国现代灾害医疗救助法史略
- 3 美国国家卫生与医学博物馆的发展启示
- 4 细胞周期及其周期调控研究的发展简史
- 5 《山海经》中涉医神兽的探究
- 6 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的历史贡献
- 7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要机构沿革概述
- 8 “人参败毒散”源出小考
- 9 中西医解剖学史比较与中西医理论体系建构
- 10 《近代中医界重大创新之研究》出版
- 11 膝关节镜的演变
- 12 “2016年医药卫生文物培训班”将在京举行
- 13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暨换届会议纪要
- 14 《昆明方目》的编纂、内容特点和价值
- 15 《医垒元戎》版本流传考略
- 16 秦简病症名述略
- 17 中医理论中“脾”的解剖实质
- 18 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史
- 19 《五行大义》引《内经》考
- 20 上海近代中西医汇通医院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