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史杂志2013年第3期文章
  • 近代豫北第一所护士培训学校

    1888年加拿大基督教长老会进驻豫北进行“医药传教”,1903年在卫辉创建博济医院,1923年另址扩建,更名为惠民医院,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病人量,创建“托管制”住院医疗的需要,创建了“惠民医院护士培训学校”,引进了强调内部环境清洁、轻松、明亮、安静和有序的新护理体系和注重实践的护理教学方法,创建了具有豫北特色的现代护理文化,为豫北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对西方医学的本土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邵金远 刊期: 2013- 03

  • 西夏文治痢七方破译考释

    俄藏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学文献中有7首治痢方药,借助《文海》、《同音》、《番汉合时掌中珠》等西夏文工具书,利用古代汉语知识,结合传世医学文献,对7首治痢方药进行破译、注释及方源考证,得知西夏文治痢7方,基本均系宋代传人西夏国的中原医方,西夏医家或者原方原药照用,或者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化裁使用,如加入当地常用食物番糖、乳酪等.关于用法、用量,或者因袭原方,或者根据西夏国民族饮食习俗特点稍作改动.......

    作者:汤晓龙;刘景云;张如青 刊期: 2013- 03

  • 19世纪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认识和研究的历史回顾

    早在公元前6世纪,人们对心力衰竭便有记载.当时,临床观察是主要的方法.18世纪,临床观察与尸体解剖的结合,使病理解剖在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研究中的应用成为可能.至19世纪,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实验室逐渐成为医学的中心,人们将临床与实验密切结合,致力于探索病变心脏大小和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首先发现衰竭心脏的扩张与肥大之间存在区别.随后,人们对心脏扩张和肥大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心脏肥大的代偿意义,进而探......

    作者:付德明;王洪奇;杨国闻;张秀兰;王卫淑 刊期: 2013- 03

  • 白求恩与八路军的野战外科

    白求恩将其在国外积累的战伤救治的成功经验,如“火线抢救,早期清创”,“战场急救输血”等,与八路军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适应于八路军野战条件下伤病员救治的理论与策略,如创建“群众血库”,有效提高了八路军战场伤病员救治率.他还结合实际情况,发明了“卢沟桥”药驮子和毕普膏药等器械、器材,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建立抗战后方“模范医院”、“特种外科医院”,创办战地卫生学校,结合战场实际编......

    作者:李勇;罗长坤;王淋;陈洪;朱剑武 刊期: 2013- 03

  • 金银花的文献出处及相关药用名称药用部位考证

    现今临床所用金银花,单指植物忍冬的花,而非茎、叶、藤枝或全草.早期的“忍冬”、“忍冬藤”等名称,并非专指忍冬花部,少数早期文献如《新修本草》等虽有关于植物忍冬花部的简要记述,但主要是作为植物辨识特征对开花时间和花朵形状进行的描述,并未提及花部入药,且无“金银花”之名,不能作为现今中药金银花的原始出处.首次出现“金银花”药名的文献应为宋《苏沈良方》,首次记载单以忍冬之花入药的文献为宋《外科精要》.第......

    作者:王鹏;周扬;付先军;王振国 刊期: 2013- 03

  • 《喉科秘钥》考述

    《喉科秘钥》为清代流传较为广泛的喉科著作之一,因原题“古歙西园郑氏原辑,许佐廷乐泉增订”,所以一直被视为新安郑氏喉科世家的重要著作.但通过考证发现,《喉科秘钥》实际是对清代医家张宗良所撰《喉科指掌》略作增删而成:删去了卷2“制药法”部分,补入吴氏(名已不可考)的“喉科24症歌诀”及丹药12首.因而可以断定,《喉科秘钥》并非西园郑氏所作,作者当属张吴氏,书中反映了张宗良与吴氏的学术思想.据《中国中医......

    作者:张亮亮 刊期: 2013- 03

  • 《医垒元戎》版本流传考略

    《医垒元戎》系元代医家王好古(1200-1264)所撰,凡12卷.该书以十二经为纲,首述伤寒,附以杂病.其特点是打破了伤寒与杂病的界限,既把六经辨证的原则用于杂病,又把杂病方药用于六经诸证,将伤寒与杂病的治疗统一起来,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该书现存多种版本,经调研考证,归纳为12卷本和1卷本2类.12卷本系全本,为王好古所撰,而1卷本则仅摘录其要义,并非全文,为元......

    作者:王巧明;竹剑平 刊期: 2013- 03

  • 《金匮要略》两种善本的发现者小考

    现存《金匮要略》版本中,重要的莫过于“元·邓珍版”和“明·吴迁写本”.“元·邓珍版”《金匮要略》是赵万里、常芝英等前辈发现的,在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之前由李盛铎父子收藏.沈津在《书城挹翠录》一书,以较大篇幅对“明·吴迁写本”做了较为详细的题录,可以断定“明·吴迁写本”的发现者为沈津,发现时间不会晚于1996年.应该重视版本学家的研究成果,赵万里、常芝英、沈津等前辈在《金匮要略》两种善本的底本发现和......

    作者:冯涛 刊期: 2013- 03

  • 黑水城出土医药文献存现及研究概况

    黑水城出土文献数量众多,除汉文文献外,还保存有大量的西夏文文献,尤其是西夏文世俗文献已成为研究西北民族特别是党项民族的历史、文化重要的原始资料.西夏文医药文献是世俗文献的重要部分,是研究西夏医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对这些西夏文医药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释读与研究,将为西夏医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一些已佚古方在今天的临床医学上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梁松涛 刊期: 201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