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清代吴中女医顾德华考略
女医是传统中国医疗从业人员的特殊群体,一方面宋元以来掌握社会话语权的士人阶层,和以医学正统自居的男性医者,常常通过各种媒介方式,表达对女医道德、技术水平的质疑,并使其形象不断负面化;而另一方面,基于12世纪宋明理学兴起后男女有别的意识形态,社会一直对于女医及其服务存在现实的强大需求,一位优秀的女医仍可以获得社会的广泛尊重.顾德华是清代的一位著名女医.通过对其家世、事迹与著作的初步考证,可以增进对这......
作者:林振坤;宋文集 刊期: 2016- 05
-
金末元初儒士的从医特点
蒙元灭金朝和南宋后,儒士的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大量的儒士主动或被迫成为医生.他们或是动乱之际,避难入医,以求安身立命;或是借医入仕,以裨益政治,有少数人甚至官居极品;或借医术转换户籍,脱出军籍,改隶医籍,改善社会身份与地位;或是隐遁入医,以金、南宋的遗民身份生活;或是因元初科举不兴而入医.大量儒士进入医学领域,提高了金末元初医生整体学术水平及素养,为医学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16- 05
-
新中国第1次子宫脱垂普查普治(1959-1966)
1959年开始的第1次全国性子宫脱垂普查普治,是加强劳动妇女保护的重要举措.在卫生部的指导下,各地政府广泛开展了包括调整劳动时间和强度在内的各种救助工作,并组织中西医进行了全面普查和集中治疗,取得一定的成效.各地充分挖掘中医疗法和方药,中医业者积极参与救助;限于当时医疗条件,手术治疗尚不普及,但医务人员不断探索适用于农村的术式,为此后的救治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作者:李剑 刊期: 2016- 05
-
岭南伤寒名家苏世屏的中医教育事略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曾一度采取限制中医发展的措施.1954年中医政策转向后,原来基本停办的中医教育重新得到重视,除国家相继开办了多所高等中医院校外,基层的中医教育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一些地方办起了中医学校.而广东省新会县与众不同,在1959年创办了一间兼具医疗与教育功能的新会中医研究院(今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前身),院内开办了中医学习班,其教务工作由著名中医苏世屏主持.......
作者:陈李;梁万山;郑洪 刊期: 2016- 05
-
嘉约翰与早期博医会
1886年,欧美在华医学传教士发起组建中国近代首个医学社团——博医会,并公推嘉约翰为首任会长兼会刊《博医会报》首任主编.嘉约翰时任广州博济医院院长,已在华行医传教30多年,是中国以至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医学传教士之一.他的巨大声望和远见卓识,对早期博医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郑维江;刘远明 刊期: 2016- 05
-
老官山汉墓医简的种类和定名问题探讨
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共920枚(含残简),分2处存放,其中一处736支,除《尺简》20支外,均为医书,经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初整理,暂定名为《五色脉藏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病源论》《诸病症候》《经脉书》《归脉数》8种.通过全面识读、字体比对、内容臻别、考察体例行文等,建议将这批医简分为9种,分别命名为《敝昔诊法》《诊治论》《六十病方》《诸病一》《诸病二》《十二脉(附相......
作者:李继明;任玉兰;王一童;谢涛;叶莹 刊期: 2016- 05
-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三次学术年会纪要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4届3次学术年会于2016年8月18—2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乌澜大酒店举行.此次年会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主办,内蒙古医科大学协办.来自全国38所大学、医院、研究机构,以及国外4所大学、研究机构的1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作者:张净秋 刊期: 2016- 05
动态资讯
- 1 清代温病医案488例的舌象分析
- 2 老官山汉墓医简的种类和定名问题探讨
- 3 河间学说元代南传研究
- 4 肝移植发展简史
- 5 医者典范 总编楷模
- 6 近代不凡的英国医学传教士科龄
- 7 晚清湖北的西医先行者——施维善
- 8 我记忆中的李约瑟博士
- 9 实践与启示:史怀泽的从医之路与生命伦理观
- 10 《山海经》中涉医神兽的探究
- 11 贝尔纳的生命观对现代生理学的影响
- 12 李杲故里“东垣”古城今昔
- 13 五运六气理论的发生与演进
- 14 中药制炭的历史与炭药止血机制的探讨
- 15 循证护理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 16 中国古人关于经络认识的发展
- 17 明代《大河外科》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考
- 18 《内外验方秘传》刻本考
- 19 中医药对外交流大事记(1978-2011)
- 20 心电图仪及其发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