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火针”及其疗法考辨
火针疗法在《内经》中即有记载,并出现了“卒针”“焠针”“淬针”“燔针”“火焠”“焠”“淬”“粹”“焠刺”“淬刺”“燔针劫刺”等名称.《内经》还记载了适用于火针的针具——“锋针”“员利针”“长针”.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论》扩大了火针疗法的适用范围,而且《金匮玉函经》中首次出现了“火针”一词.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时期,火针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被用于多种内科疾病和外科疾病,操作方法和针具也有了更为详......
作者:刘涛;朱建平;张琪琛 刊期: 2016- 02
-
马王堆和张家山几种古脉书中的口腔疾患
马王堆和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几种简帛古脉书中,《病候》和《阴阳脉死候》有既知医籍中早关于口腔溃疡、牙周病及其伴发病变的记载;《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则早依据经脉循行部位叙述了颌面颈部肿痛、舌病、齿病、口病等经脉病候或病症方面的内容,并有对某些口腔疾患的初步诊疗记载,反映了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口腔医学成就.......
作者:李晓军;朱郎 刊期: 2016- 02
-
“(痜)”与“厥阴”雏形续考
《内经》中的“(痜)”相当于腹股沟疝,而非“班氏丝虫病”.《武威汉代医简》的“橐下养(痒)湿”或相当于班氏丝虫病.“(癀)((懋)、(癀)、(凝))、(魇))”,乃“厥阴”之前身,至马王堆、张家山出土医书,则分别演为“穨、(禾贵)、隤”和“穨”,抵《内经》则又以“(痜)、(癀)、颓”为名,皆属通假所致.......
作者:孙基然 刊期: 2016- 02
-
哈尔滨早期医疗卫生史概述
19世纪末,中国大陆东北部的哈尔滨依然是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区域.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其“欧亚大陆桥”和东北铁路网的交通枢纽位置加快了哈尔滨的发展,国外人员和资本涌入,至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已拥有19个国家的领事馆,20多个国家的侨民近10万人.在这个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国际性城市,西医快速传人和传播,为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发挥了突出作用,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作者:纪焱;李志平 刊期: 2016- 02
-
“卫生”与“公共卫生”考
“卫生”是一个自古便有的动宾词组,意指“保卫生命”.而到近代,“卫生”则演变成了只含单一语素的连绵词,有了“清洁”“消毒”“防御疾病”等多方面的含义.“公共卫生”从“卫生”一词的近代含义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为一个新名词.民国时期的学者对“Hygiene”的译名和“公共卫生”的含义进行了初步研究,其间出现过“国民卫生”“公众卫生”等.世界卫生组织对“PublicHealth”下的定义和中国学者对“公共......
作者:严娜;陈丽云 刊期: 2016- 02
-
《本草图经》附图药材的种类与产地分布
《本草图经》是中国现存早的药物图谱著作,全书附图933幅,其中草部药材附图所占比例大,以常用中药为主.明确标注药材产地的附图有670幅,药材产地分布的149个州、府,均在宋代行政区域以内,北方比南方分布密集,山西南部、四川东部和安徽东部分布为密集,附图中产地出现频率高的3个州分别是滁州、施州和广州.......
作者:徐涛;彭华胜 刊期: 2016- 02
-
郑梅涧《箑余医语》及其对脉诊的新见解
清朝乾隆年间新安医家郑梅涧,遗有手稿《箑余医语》,代代相传,《安徽医学》于1959年第5期标点横排刊登.《箑余医语》记载了郑梅涧对医理的所思所悟,特别对寸口脉诊多有新见,认为寸关尺三部分候脏腑当与经络相结合,脉位浅以候腑,深以候脏,即所谓“腑浅脏深”;将诊脉指力分为8级;提出诊脉不可拘泥一法,应当“三法参伍”,灵活运用.这些观点对脉诊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张红梅;郑日新;陆翔;陈雪功;吴凡;刘凯凯 刊期: 2016- 02
-
《武威汉代医简》“建威耿将军”“吕功君”探讨
关于《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成书时间,学界认识不一,《武威旱滩坡汉墓发掘简报——出土大量医药简牍》认为“上限约在东汉早期”[1];罗福颐认为“这批医药简的年代当在东汉初期,建武、永平(公元55-68年)的前后”[2];张延昌等认为“成书年代在公元1世纪左右”[3].综合学者们的意见来看,大约在公元25-106年.《医简》所及人物的身份是推断《医简》成书时间的重要线索.笔者仅就简84甲“......
作者:段祯;殷世鹏 刊期: 2016- 02
-
西夏医方《治热病要论》“小儿头疮方”破译考证
俄罗斯藏西夏文献инв6476-28、29、30是西夏医学文献《治热病要论》中3首治疗小儿头疮的医方,依据西夏文与汉字之间的相关性,将3首医方翻译成汉文,并与汉文医学文献进行对比,可知西夏医学与汉族医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也有西北游牧民族的特色.......
作者:汤晓龙;刘景云 刊期: 2016- 02
-
近代医家吴瑞甫医事言论探析
吴瑞甫(1872-1952),名锡璜,字瑞甫,号黼堂,福建厦门同安县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医名享誉闽南和东南亚各地.学界以往对于吴瑞甫的研究,多以医籍为据;笔者对吴瑞甫发表于中医药期刊的诸多医事言论加以探讨,以期为研究其医学思想提供帮助.......
作者:张孙彪 刊期: 2016- 02
动态资讯
- 1 近代杭州中药店堂钩沉
- 2 明清山西疫病流行相关因素
- 3 从野马豆看藏密对《本草纲目拾遗》的影响
- 4 《千金要方》异文对校与研究
- 5 对《三焦、三部与形藏四》一文的解读
- 6 评朱建平著《中国医学史研究》
- 7 探赜钩玄 文图并茂——李经纬新著《中医史》评介
- 8 秦统一前后的医事制度
- 9 北京世纪坛医院简史
- 10 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数量考
- 11 西方护理学在近代北海的传播与影响
- 12 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签署系列杂志数据库独家合作协议
- 13 著名中医学家施奠邦
- 14 纪念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成立70周年座谈会纪要
- 15 《广嗣须知》的编撰与版本
- 16 敦煌藏医写卷译释(上)--脉诊内容研究
- 17 沧海遗珠——被遗忘的中医药博物馆
- 18 中国医史博物馆2009年收藏的清代铸铁捣臼
- 19 科学哲学在医学史教学中的作用
- 20 1949年之前天目山中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