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中医英译的历史回顾
中医学对西方的交流与传播始自17世纪.从1676年英国伦敦出版的第一部英文中医学著作起,可将中医英译历史(1676-2007)分成5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主要成就.回顾中医英译的历史,了解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历程,展望未来的中医英译研究,可对今后的中医英译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兰凤利 刊期: 2008- 01
-
美国国家卫生与医学博物馆的发展启示
美国国家卫生与医学博物馆(NationalMuseumofHealthandMedicine)隶属于武装部队病理学研究所,原名为军队医学博物馆,在美国是少数几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该馆成立于1862年,收藏和展出战争对人体创伤以及疾病的遗骸和文件档案.这个博物馆为法医学、人类学、病理学和军事医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解剖标本的收藏起着研究、展览、教育的作用,数百名国内外研究者来博物馆从......
作者:王晓民;徐新平;赵苏玲;胡文华;王德文 刊期: 2008- 01
-
从《中华医史杂志》看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
是我国医学史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截止到2006年已经出版60年,发行36卷、140期.杂志上的相关文章反映出我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从翻译为主到翻译研究并举的发展特点,医学人物、专科史、疾病史、医学技术史、医学史教学、中西比较医学史成为西方医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除专业的医学史研究人员外,非专业研究人员也开始关注到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
作者:甄橙;魏祎玲 刊期: 2008- 01
-
刘完素《三消论》对消渴病诊治的贡献
刘完素的是现存早的消渴专书,它对消渴病诊治的主要贡献在于详实的论述致病机理,指出起因为肾水阴虚及脾胃虚燥,显相则为心火实热,较强调三消渴病的共同病机,不拘泥于三焦辨证,以寒湿之药补肾脾之虚,兼清心阳之实热,运方灵活且常以一方通治多消,对消渴病的诊治理论产生承先启后的关键作用.......
作者:杨仕哲;张贤哲 刊期: 2008- 01
-
疫苗史上的重大事故及其启示
200多年的疫苗史在防治多种疾病的功绩中已为世人所公认.然而,疫苗在制备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染、减毒不全或毒力过高、实验室管理漏洞以及疫苗使用不当等原因,在历史上曾发生多次重大的疫苗事故.由以上各种原因而致的代表性事件所揭示的理论,可为今后疫苗的开发研制及疫苗的使用提供经验和启示.......
作者:寇明先;姜亚芳 刊期: 2008- 01
-
陈虬与近代中医教育
清朝后期(1840-1912),吏治的窳败给浙江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当清王朝日趋没落,欧美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则通过鸦片战争,把魔爪伸向东南沿海各省.......
作者:瞿佳;谢红莉 刊期: 2008- 01
-
《中华医史杂志》近10年刊载论文初步统计
是反映中国医史学研究成果的重要的学术期刊.本文对近10年(1998-2007)刊载的论文进行初步统计,以期对医史研究工作者了解中国医学史研究状况有所裨益.......
作者:朱丹 刊期: 2008- 01
-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纪要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于2007年12月1日至3日在北京太申祥和山庄召开.年度学术交流和分会委员会改选,是本次会议的两大任务.学术交流的主要议题是清史研究、现代医学史研究、孙思邈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山尔 刊期: 2008- 01
-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传本研究
绍派伤寒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伤寒学派,俞根初的奠定了绍派伤寒的体系基础.此书经过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徐荣斋等几代人的修订,内容及卷数有所增添.何秀山首次注解其义,何廉臣历经13年修订,为绍派伤寒第一次集成.曹炳章重新整理,徐荣斋引用现代学理给予重订,何廉臣修订,大大充实和丰富了的理论,使之更臻于成熟,对绍派伤寒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作者:陆雪秋 刊期: 2008- 01
-
《中药名考证与规范》述评
中药名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存在一药多名,或同名异药等问题.这种名称繁乱、彼此混称、张冠李戴、名实混淆的现象给中医学术及临床均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对中药名进行考证和规范显得十分必要.......
作者:余瀛鳌 刊期: 2008- 01
动态资讯
- 1 《证类本草》版本系统划分依据探讨——兼论《绍兴本草》与《新编类要图注本草》版本系统的归属
- 2 唐以前祝由术在医疗中的应用
- 3 《温热论》传本及相关问题研究
- 4 20世纪40年代我国的青霉素研制工作
- 5 韩国对联邦德国的护士派遣
- 6 《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纪念会暨全国中医药发展高级论坛征文通知
- 7 近代杭州中药店堂钩沉
- 8 内战时期的美国护理
- 9 肝豆状核变性研究简史
- 10 “满洲中央汉医会”
- 11 中国战伤博物馆的建设与意义
- 12 《东医宝鉴》与《万病回春》方剂内容的初步比较分析
- 13 全国首届中医药专门研究人员班
- 14 秋石研究进展
- 15 李时珍“返观内视”新解
- 16 “曼巴扎仓”与藏医学的发展
- 17 嵇含撰《南方草木状》内证二则
- 18 白头翁基原与产地考
- 19 宋代校正医书局改编《千金要方》的新证据
- 20 人体工程学在患者安全中应用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