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史杂志2015年第3期文章
  • 危机与生机:民国时期中医发展新评

    以多元视野重新审视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历程,可知当时中医面临学理危机、价值危机、存亡危机与权利危机,这是中医跨入新的历史阶段所必经的事件.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主线是抗争图存与自强发展,取得了阻止废除中医企图、逐步纳入现代国家政制、学术体系完整传承、新式事业初具规模和衷中参西取得经验等5项成就,呈现出坚韧的生机.虽然在发展水平存在局限,但已奠定了20世纪以后中医发展模式的刍形.......

    作者:郑洪 刊期: 2015- 03

  • 唐以前祝由术在医疗中的应用

    唐以前(包括唐)的出土文献、传世古医籍、宗教文献中,都有关于祝由术治疗疾病的丰富记载.“医巫分家”之后,祝由术仍然被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传染等临床各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某些疾病在古人看来是因鬼神、虫兽等作祟;另一方面,一些疾病使用其他方法治疗罔效,而祝由术却有一定的疗效,而为时人所接受.......

    作者:丁媛;丁洁韵;张如青 刊期: 2015- 03

  • 民国时期中医外科、皮肤科发展概况

    民国中医外科对传统理论的继承主要集中在对《外科正宗》《医宗金鉴》等古代医籍的承袭,以及《外科十三方》等对多种外科膏丹丸散经验的整理.张山雷《疡科纲要》在黄墙朱氏五世外科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辨证心得;丁甘仁外科辨证精到,自拟多种外科名方;梅毒、麻风出版专著;多位外科名家医案传世;医院开设中医外科和肛门病专科;广东、浙江等中医学校开设中医外科、皮肤病、花柳病课程,编写多种外科教材,都体现了近代......

    作者:和中浚;王丽 刊期: 2015- 03

  • 民国时期针灸学术的融汇新知

    民国时期,西方科学技术和西方医学在中国迅速传播,不可避免地对针灸学术产生深远的影响.中西医汇通、针灸科学化给民国时期的针灸学术打下了明显的时代烙印,无论是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等针灸理论,还是针灸器具的改进和新的针灸疗法,无不显示出融汇新知的显著特色.民国时期针灸学术的融汇新知,为当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作者:邱玏;朱建平 刊期: 2015- 03

  • 民国时期中医药讼案医疗鉴定探析

    民国时期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因各种医疗纠纷而导致的中医药讼案经常发生,由此产生的医疗鉴定问题成为医界和司法界关注的焦点.民国中医界重视医疗鉴定权,反对由西医单方主导医疗鉴定,通过由职业团体、学术团体、医学院校等主体设立各类鉴定机构,力争保证医疗鉴定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不断提高鉴定水平.......

    作者:张孙彪;林姗;林楠 刊期: 2015- 03

  • 中药山慈菇品种来源的沿革

    中药山慈菇始载于《本草拾遗》.唐宋时期本草文献对其形态描述过于简单,导致药用品种来源不明确,可能为杜鹃兰和老鸦瓣等;明清至民国时期中药山慈菇品种来源为老鸦瓣;民国时期山慈菇药材加工方式改变,进而出现光慈姑之名;近代中药山慈菇品种来源变为杜鹃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而老鸦瓣则成为中药光慈姑的基原植物.梳理山慈菇品种来源发现,惟有老鸦瓣药用基原明确,药用历史长,建议恢复老鸦瓣作为中药山慈菇的品种来源.......

    作者:李光燕;宋向文;韩邦兴;方士英 刊期: 2015- 03

  • “藻戟遂芫俱战草”配伍禁忌理论的沿革及现代认识

    “藻戟遂芫俱战草”属中药“十八反”,是指甘草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相反,不宜同用.回顾“藻戟遂芫俱战草”配伍禁忌理论的沿革及现代认识,可知药物“七情”之说出自《神农本草经》,包含着药物配伍禁忌的内容;《本草经集注》首次明确记载甘草反甘遂、芫花、大戟、海藻;“十八反”歌诀将甘草与甘遂、芫花、大戟、海藻相反概括为“藻戟遂芫俱战草”;后世本草著作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

    作者:蒋辰雪;卞雅莉;范欣生 刊期: 2015- 03

  • 麻醉护士的由来

    19世纪,医学生在外科大夫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麻醉操作,导致手术病人的高患病率及死亡率.后来,外科大夫发现培训护士进行麻醉操作更为可靠.因此由护士进行麻醉操作变得越来越普遍,同时也吸引了基督教医院的修女向护士转变.凯瑟琳·劳伦斯(CatherineLawrence)是第1位麻醉护士,在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时提供麻醉操作和相应的护理工作.......

    作者:牟爱珍;李瑞华 刊期: 2015- 03

  • 孙思邈《大医习业》之“内经”小考

    孙思邈《大医习业》有言:“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这里的“内经”是何含义,一直有不同的解释.有学者据字面意思径直指为《黄帝内经》[1],但《黄帝内经》与“慈悲喜舍”何干?显然文意滞碍不通.《大医习业》主要讨论医家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开篇即明确提到《素问》《黄帝针经》为习业必读书,若下文“涉猎群书”部分再提《内经》,则嫌重复.另有学者据文意推测此处“内经”为佛教典籍,因“内典”为佛教经籍[......

    作者:陈昱良 刊期: 2015- 03

  • 新疆出土梵文医方集《鲍威尔写本》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

    新疆库车出土的梵文桦树皮写本因英属印度陆军中尉鲍威尔在库车购买而名“鲍威尔写本”.该写本后经英国籍德国裔东方学家霍恩勒研究、考释、刊布,共7卷,前3卷为医方集.经考证,其中的“达子香叶散”即现今藏医的“杜鹃大臣散”.经与中医、藏医、蒙医、维医等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药方相比较,《鲍威尔写本》与藏医、蒙医关系近,与中医、维医关系远,曾影响过中国传统医学.......

    作者:王兴伊 刊期: 201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