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晦明轩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的刻工
古代刻工为我国的雕版印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相关研究有助于考察雕版刻书的发展概况,并能为古籍版本鉴定提供重要参考.金元时期的晦明轩本《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证类本草》“政和”传本系统中现存早的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参与本书雕版的刻工共计30人,总体而言写刻精雅、技艺高超;且有28人参与了书中所附药图的雕刻,共计536页900余幅,工致可观.是享有盛誉的“平水本”为数不多的存世代表作品之一,体......
作者:梁飞;李健;张卫;张瑞贤 刊期: 2012- 06
-
《本草纲目》病证名的研究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病证名词有其特殊性,本研究采用:①词条名汉语拼音;②汉文词条名;③在《纲目》中的使用频次;④释义;⑤文献备考等5项内容来表达.其中,汉文名词的选择,经过纸质文本通读普选(约18000)、分类精选(约6000),到后定稿(4446个).正名主词的选择主要根据同义词在《纲目》中的使用频次而定,其次考虑选择义项单纯,释义明确者作为主词.使用频次的统计,则要注意分离病证名,避免重......
作者:张志斌 刊期: 2012- 06
-
中医文物分类探析
中医文物的分类,既是中医文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文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促进中医文物理论体系构建与深化的锲入点与重要方面.可以依照文博界通行的一般文物分类方法,对现存主要中医文物按所在位置、来源、存在形态、时代(朝代)、质地、功用、医学类型、社会属性等进行分类.但中医文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按功用分类,则不仅能够充分反映出中医文物的意义、价值及有别于其他领域文物的自身特色,而且可操作性较强.所以......
作者:廖果 刊期: 2012- 06
-
宋代士人获取医方的途径
出于自疗或是疗他的目的,宋代士人热衷于医方的搜集和方书的编撰.与医者的交流、士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阅读文本是宋代士人获取医方的主要途径.由于与医者的交流,或是士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强调了医方的效验,因而文本阅读对于宋代士人获取医方而言,其作用并不大.即便是通过文本阅读来获取医方,宋代士人仍然愿意选择能够证明所载医方效验的文本.......
作者:张海鹏 刊期: 2012- 06
-
18世纪以来化学麻醉药物及麻醉相关技术的发展
在19世纪以前,人们就发现并合成了乙醚及氧化亚氮,并发现其具有催眠和镇痛作用,但在当时只是被用作晚会上寻欢作乐的消遣品.进入19世纪以后,乙醚及氧化亚氮开始被应用于临床麻醉.此后,越来越多的化学麻醉药物被合成并应用于临床.1872年,氯仿被注入静脉以进行麻醉.到了20世纪,随着多种巴比妥类药物的合成,静脉麻醉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应用.同时,相关麻醉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在19世纪初,使用的是开放式吸入麻......
作者:郑辉;张艳荣 刊期: 2012- 06
-
明代《大河外科》中赤疔及其治疗药物马蹄香考
明代珍本医籍《大河外科》中所载赤疔为一急重病症,不易治疗,在现代中医学中无对应病名,少数医籍认为其为红丝疔的别名.《大河外科》用马蹄香治疗,可药到病除,堪称“绝品”;《疮疡经验全书》亦谓其“服之立愈”.经过深入考察发现:①赤疔首载于《中藏经》;②宋、元、清代医籍中较少提到赤疔,只有明代文献对该病有较多记载;③心疔、火焰疔是赤疔的异名;④经对比分析赤疔与红丝疔的病因、病位、症状、病势和病图,证明二者......
作者:蒲小兰;张毅;杨文宇;吴亚梅 刊期: 2012- 06
-
朱肱《活人书》对南宋伤寒学的影响
朱肱的《活人书》是宋代著名的伤寒学著作.基于朱肱本人的学术见解,以及官方的着意推动,此书刊行后,对后世伤寒学,尤其是南宋伤寒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南宋时,出现了许多继承与发展《活人书》学术观点的著作,或是注释,或是编为歌诀、概要,或是征引、继承,或是加以辨议.如王肃《增释南阳活人书》即是为注释《活人书》之作;而编为歌括或概要者,有许叔微《伤寒百证歌》、李知先《活人书括》、钱闻礼《伤寒百问歌》、杨士瀛《......
作者:逯铭昕 刊期: 2012- 06
-
《增补食物本草备考》版本及作者考
《增补食物本草备考》为广东食物本草类著作的代表作,现有多种版本存世,经考察,《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该书早版本为“雍正壬子”之说有误.此书署名作者何克谏与《生草药性备要》署名作者何谏为同一人.此书系何省轩整理何克谏经验,以《食物本草会纂》为蓝本辑编而成,可能初刻于1738年.......
作者:郑洪;廖春红 刊期: 2012- 06
-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3届2次学术年会纪要
2012年10月15-16日,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3届2次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医学史学术交流与成立青年委员会.会议共收到论文60篇,有来自全国44个省市地区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作者:周扬 刊期: 2012- 06
动态资讯
- 1 “四物汤”源于“胶艾汤”吗?
- 2 《中华医史杂志》近10年刊载论文初步统计
- 3 御医力钧学术特色探析
- 4 维吾尔医学的传统鼻疗法
- 5 古代麻醉药物的史实探析
- 6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由来及发展
- 7 中国著名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秦光煜
- 8 章次公重视医案
- 9 古今中药性味不统一的原因探讨
- 10 《马继兴学术论文集》出版
- 11 从《中华医史杂志》看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
- 12 中医经络学说对脏腑学说发展的影响
- 13 北厓主人手录本《难经》介绍
- 14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诸病(一)》的内容与价值初探
- 15 王吉民年表
- 16 中国古代牙病防治概述
- 17 中国中医科学院张志斌研究员赴慕尼黑进行学术访问
- 18 帕金森与帕金森病
- 19 中国肿瘤登记简史
- 20 中国历史上的农村济贫与医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