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从《琉球百问》考察中国对琉球医学人才的培养
明清时期,琉球先后派遣20余批留学生前来中国,其中不乏学习医学者.《琉球百问》是清代名医曹存心与其海外弟子、琉球人吕凤仪,探讨医学问题的问答记录.它不单单是一本医书,而是中医海外传播的重要见证,亦是清代中国培养琉球医学人才的鲜活个案.清代琉球来华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扩大中国医药在琉球的影响力、促进琉球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加强和巩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何兰萍 刊期: 2014- 05
-
阿尔茨海默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现
1864年,阿尔茨海默出生于德国.1887年,阿尔茨海默在维尔茨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8年,阿尔茨海默来到法兰克福精神病院,并在此工作了14年.其间,阿尔茨海默与弗朗茨·尼氏合作出版了6卷本《大脑皮层的组织学与组织病理学》.1903年,阿尔茨海默来到慕尼黑大学精神病系工作,并于1904年发表了博士后论文《进行性麻痹组织学研究的鉴别诊断》.1912年,阿尔茨海默应邀前往布雷斯劳大学任教.在前......
作者:张丽丽;李志平 刊期: 2014- 05
-
战国秦汉疥疾考
疥为皮肤疾患,战国秦汉频见.通过战国秦汉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字典辞书中的疥疾资料,从流行情况、病名内涵、疾病认知、防治方法等方面考察疥疾之情状,可知当时“疥”指皮肤瘙痒起皮漼错如鳞甲之疾病,亦称“痂”,属“瘙”类之“干瘙”;人们已经认识到疥疾发病的季节性规律及地理因素的影响,对其病原体疥虫亦有相当认识;治疗方面,有敷涂、热熨、包扎、洗浴及内服药物诸法,治疗经验多为后世传承.......
作者:罗宝珍 刊期: 2014- 05
-
西学语境下的《洗冤录》与民国司法检验
《洗冤录》自清代康熙年间钦颁之后,即成为审理刑狱、司法断谳的重要准绳和刑事司法检验的权威指针.然而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却使传统检验奉行的《洗冤录》饱受非议.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洗冤录》不仅在学理上受到西式化学检验的强烈质疑,遭到知识界的猛烈挞伐,而且以其为指征的传统司法检验方法也备受指责.虽然《洗冤录》跌下神坛,但因科学法医体系未臻确立,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司法检验实践中依然大......
作者:龙伟 刊期: 2014- 05
-
“曼巴扎仓”与藏医学的发展
“曼巴扎仓”即藏蒙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内学习藏蒙医学、培养藏蒙医生的专门机构,是集医学教育、医疗、制剂等为一体的藏蒙医学综合发展中心.它是15世纪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后,包括藏医学在内的藏传佛教寺院教育进一步组织化、体系化的产物.其模式肇始于1696年著名藏族学者第司·桑杰嘉措(1653-1705)在拉萨创建的藏医学中心——迦布日医学利众院,之后逐渐传播至其他藏区和蒙古地区,在以上地区的藏传佛教格......
作者:端智 刊期: 2014- 05
-
性别、医疗与消费文化——明清时期梳篦的文化史
明清时期梳篦除了被用以栉发外,还渐渐以养生治病的角色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梳篦在当时总体呈实用性增强、装饰性减淡的态势.在使用过程中,人的行为活动赋予了梳篦一定的文化意涵,由于身份及性别化叙述的存在,梳篦化约为男女之情的象征符号.同时,明清医方遵循以意解药的原则,故时人取梳篦的疏通性以期达到治病的效果.梳篦虽小,通过它却可窥见明清时期的消费风气背后反映的文人化论述和当时的审美旨趣,以及书籍市场繁荣......
作者:陈思言 刊期: 2014- 05
-
日本医籍《腹证奇览》和《腹证奇览翼》中的图像探析
《腹证奇览》和《腹证奇览翼》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腹诊专著,2书共有腹诊相关图像148幅,可分为部位图、理论图、手法图、疾病图、药物图5类,内容自成体系,涵盖了腹诊的理、法、方、药等多个方面,可用以指导临床医生辨别病位、辨明病性、确定治则、指导用药、判断预后和转归等诊疗工作,有着极高的理论与临床价值,值得现代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张丽君;丁侃;宋远亮 刊期: 2014- 05
-
《脉诀刊误》的版本及学术特点
《脉诀刊误》,元代戴启宗撰著.该书撰成后近200年,未能刊刻,后由汪机加以校核,并附以诸家脉书要语和《矫世惑脉论》,于1523年刊刻.该书对《脉诀》在脉形描述、脉体主病等方面的谬误加以修订,并对“七表八里九道”的分类进行了驳斥.对于研究学习脉学,该书还提出了“分、合、偶、比、类”的方法.......
作者:刘仙菊;胡方林;向陈 刊期: 2014- 05
-
《外台秘要方》与《太平圣惠方》中伤寒理论文献的比较
唐天宝十年(752)成书的《外台秘要方》中的伤寒部分,汇总了中唐及其以前的伤寒成果,而宋淳化三年(992)成书的《太平圣惠方》中的伤寒内容,则汇集了宋初及以前诸家伤寒之大成.对2书中伤寒理论部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从中唐至宋初200年间,以“文本”为载体的伤寒理论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仅有少量的修正和完善.......
作者:张慧蕊;梁永宣 刊期: 2014- 05
-
“人参败毒散”源出小考
“人参败毒散”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北宋熙宁九年(1076)设“太医局”.元丰中(1078-1085),太医局编成《太医局方》.大观初年,陈师文对《太医局方》加以修订,编撰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之“人参败毒散”当源于《太医局方》.......
作者:张海鹏 刊期: 2014- 05
动态资讯
- 1 肠梗阻诊断方法的历史演变
- 2 民国时期传染病防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3 中藏医脉学关系刍议
- 4 中国中医药法治建设回眸
- 5 民国时期中医外科、皮肤科发展概况
- 6 汉唐时期牛疫的流行与防治
- 7 《中华医史杂志》投稿须知
- 8 钱超尘教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讲授古代汉语课程
- 9 北医所存《人身图说》和《泰西人身说概》的来源
- 10 论《淮南子》六禽戏
- 11 简牍制度对中医经典著作行文风格的影响
- 12 18世纪西医的临床医学
- 13 方导生平及其《方氏家藏集要方》考
- 14 陈虬与近代中医教育
- 15 文字书法对中医药传播的相关作用
- 16 《本草发明》版本考
- 17 刘昉生平及著作考
- 18 赵石麟《医学史志探论》评介
- 19 近10年国外医学通史的研究与著述
- 20 理学与宋代武夷山地区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