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论先秦时期医学心理学思想
在我国古代的医学及文化遗产中,充满了丰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根据这些论述发生的时间来看,我国应是世界上医学心理学起源早的国家之一.先秦时期,对心理因素致病等就有了较为客观、系统的认识和论述,心理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论述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是基本吻合的.这些理论,都是祖先长期实践的精华,虽然时过2000多年,但它对今日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黄爱国;杜文东 刊期: 2006- 02
-
支气管镜发展史
从1897年支气管镜问世至今,其发展经历了传统硬质支气管镜时代、纤维支气管镜时代和现代电子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电视硬质支气管镜共用的三个历史阶段.支气管镜技术在胸外科、呼吸内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支气管镜技术起步略晚,但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气管镜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使介入性肺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了,新技术的出现和进步必将使支气管镜技术在介入性肺病学领域中发......
作者:张捷;王长利 刊期: 2006- 02
-
近代温州医学代表人物和维新思潮
维新思潮是近代温州知识群体的思想主流,对医学学术和医事活动的影响非常巨大和深刻;教育是晚清温州知识群体重要的维新实践,利济医院和利济医学堂即是这一维新实践的代表性产物.陈虬为思想家兼医者,徐定超则属官僚而兼医者,陈葆善为正式科班出身的医学家,而徐润之乃出身中医世家的民间医生.温州医学的四位代表人物出身不同,从医目的、医学经历不同,医学思想自然有别,他们的医事活动颇为全面地反映了近代温州医学的概貌.......
作者:刘时觉;陈克正;杨力人;朱国庆;李珍;瞿汉云 刊期: 2006- 02
-
《武威汉代医简》与《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
由于汉及汉代以前的医集存世甚少,因此对考证方药渊源及其同时代方药状况造成极大困难.对1972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进行了考证后认为,武威汉代医简被考古学家推测为东汉早期的医学著作,据此推论将对探讨和研究在相距150年的东汉末年张仲景撰写方药渊源提供证据.......
作者:张延昌;孙其斌;杨扶德;牛崇信 刊期: 2006- 02
-
晋唐时期儒道佛对中医方剂学的影响
晋唐时期,儒道佛各家鼎峙,在抵制中互为交融,形成三家文化思想杂糅的局面.其对中医方剂学影响至深,并促使形成了晋唐时期多著述方书,杂收医方,尤好搜集单、验方之风,对晋唐医方有别于其他时代的简、便、廉、验之特点作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吴潇湘 刊期: 2006- 02
-
略述疫苗三次革命
自我们的祖先发明人痘、琴纳(Jenner)发明牛痘到今天,疫苗在防治许多疾病中的功绩已为世人所公认.1995年美国纽约科学院召开专门研讨脱氧核糖核酸(DNA,以下简称核酸)疫苗会议,称之为疫苗学的新纪元和疫苗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疫苗革命是19世纪末以巴斯德(Pasteur)为代表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第二次疫苗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采用核酸重组技术和蛋白化学技术制备的亚单位疫苗.......
作者:寇毅 刊期: 2006- 02
-
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伦理学争论
2005年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了一项关于克隆人的政治宣言,该项宣言要求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表决结果是71票赞成,35票反对,43票弃权.美国、德国、荷兰和巴西等国投了赞成票;而比利时、中国、英国、瑞典、日本和新加坡等赞成治疗性克隆的国家代表投了反对票.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从20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在这期间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有高潮也有......
作者:金东英 刊期: 2006- 02
-
马继兴中医古代文献学术研究概要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医文献专家马继兴研究员从事中医古代文献研究近60年,在这一领域作出许多开拓性工作,其科研成果受到中医界高度关注.本人跟随马继兴研究员学习工作20余年,2003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确定为马继兴研究员学术继承人,正式拜师学习.先生多年指教,深受教益,本文试图探讨其学术研究主要成就,以供今日古代中医文献研究之鉴识.......
作者:万芳 刊期: 2006- 02
-
汉字文化圈接纳中医学的史学倾向(摘要)
从古至今,汉字文化圈内的中国周边国家接纳并吸收中国医学,进而形成本国固有的传统医学.根据本人迄今为止对现存古医籍的调查,韩国、越南、日本等国的医学大体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日渐明朗.......
作者:真柳诚;全世玉 刊期: 2006- 02
-
英国医学博物馆考察记
2005年夏,作为访问学者我有幸到英国维尔康姆医学史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并借此机会参观了一些英国的医学博物馆.......
作者:甄橙 刊期: 2006- 02
动态资讯
- 1 从《黄帝内经太素》九宫八风图看人体外周划分思想的形成
- 2 《五十二病方》医疗器物与技术之研究
- 3 几种道教丹药在唐代中医临床的应用
- 4 论健康认知的相对性
- 5 医学博物馆在河南长垣盛大开馆
- 6 浙江畲族民间医药卫生述要
- 7 古今山楂品种来源与应用沿革
- 8 近10年国外医学通史的研究与著述
- 9 肾上腺外科发展简史
- 10 中国近代政府医药广告管理探析
- 11 “扁鹊入虢之诊”注释考辨三则
- 12 《古代中医妇产科疾病史》评介
- 13 五禽戏源流考
- 14 清代云南昆明的鼠疫流行
- 15 蚌巴奇本吐蕃医书所载汉方考
- 16 滑寿的社交圈与医名的获取
- 17 计划生育的先驱
- 18 马王堆和张家山几种古脉书中的口腔疾患
- 19 19世纪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认识和研究的历史回顾
- 20 古代中医针具的发明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