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史杂志2015年第6期文章
  • 许叔微伤寒著述成书考论

    许叔微伤寒著述今存《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3种.这3部书成书后流传不广,虽然有元、明刊本,但一直沉寂不显,直到清代才渐有医家征引.通过比对文本发现,《伤寒百证歌》之名见于许叔微的其他医著中,而《伤寒发微论》与《伤寒九十论》有部分内容则相互重复,甚至观点相异.由史料考察可知,许叔微现存的3部医书在北宋末年已经开始撰写.南宋初年渡江之后,许叔微整理残稿,在此基础上继续写作.其中《伤寒......

    作者:逯铭昕 刊期: 2015- 06

  • 中医研究院建院初期的国际交流

    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在世界范围产生巨大影响,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中医研究院建院初期,曾收到大量咨询中医药的国际来信,应邀在境内外为众多国际友人实施治中医治疗,接待外国政府代表团和学术团体来访,派医务人员出访,举办国际学习班培训外国进修生和实习生.频繁的国际交流,促进了与外国的友好往来和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展示了中医药学的作用和价值,彰显出中医药独特魅力,为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和世界人......

    作者:周鸯 刊期: 2015- 06

  • 大黄的炮制演变及现代研究

    大黄为常用中药,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的作用,用于积滞便秘、吐血、目赤、咽痛、牙龈肿痛、血瘀经闭、烧烫伤、湿热黄疸、淋病等证.大黄有生、熟之分,古人认为本品“生用性峻,熟用性缓”,常采用切、炮、炙、煨、炒、蒸、煮等方法处理.现行有酒浸、酒炒、酒煮、酒蒸、醋炒、盐水炒、炒焦、炒炭、清蒸等炮制方法.经研究确认,大黄的致泻成分为结合性蒽醌,游离蒽醌无致泻作用.经加热炮制的熟大黄,其结合性......

    作者:刁统美;马莉 刊期: 2015- 06

  •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载民国针灸文献管窥

    除《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已载的馆藏书籍外,民国时期的针灸文献尚有大量散存于民间,其中不乏稀见善本.1933年创刊的中国早的针灸学专业期刊《针灸杂志》,在民国期间共出版35期,其“专载”栏目曾刊载过多种针灸学专著.不同地区的针灸学家相继创立针灸社团和针灸讲习所,开展针灸教育,自行编撰了多种针灸学讲义,为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国时期的针灸文献,时代特色鲜明,形式、内容丰富,值得进一步深入整......

    作者:杨克卫;王朝辉;李乃奇;李芃柳 刊期: 2015- 06

  •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奠基者们

    1955年12月19日,经过一年多的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宣告正式成立.中医研究院初建阶段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文化遗产,丰富现代医学科学,团结和提高中西医,……贯彻西医学习中医,通过学习,用现代的科学文化,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中医中药知识和临床经验进行研究和整理;搜集并整理中医药的文献;同时培养医学院校讲授中医课程的师资.”(中国中医科学院内部档案.中医研究院......

    作者:肖永芝;何慧玲 刊期: 2015- 06

  • 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

    1955年12月19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正式成立的同时,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在中医研究院举行开学典礼.共有84名全国各地选送的高等西医药学校毕业生和具有临床经验的西医师来院报到.学员们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学习了16门业务课程,参加了临床实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于1958年7月毕业.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党中央的报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

    作者:孙巧思;胡晓峰 刊期: 2015- 06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要机构沿革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于1955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1985年10月8日,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11月15日,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60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机构建设不断完善,目前下设17个科研机构,6个医疗机构,1个教育机构,6个产业机构,已经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

    作者:孙清伟 刊期: 2015- 06

  • 岳美中先生起草的一份中医工作建言

    1951年卫生部相继发布了《中医师暂行条例》等限制中医执业和改造中医的文件,使中医学面临着不能正常传承和发展的危险.1953年,著名中医岳美中起草了一份关于中医发展问题的意见书,与华北中医实验所所长李振三共同磋商、补充修改后,提供给中共中央、政务院作为参考.意见书回顾了中医学发展的悠久历史,阐述了中医学的特点和价值,提出了设立各级中医行政管理机构、建立中医研究院、创办中医学院等宝贵的具体建议,代表......

    作者:李雅清;岳沛芬 刊期: 2015- 06

  • 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里程碑——记中医研究院成立大会

    1955年12月19日,中医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市广安门内北线阁院部礼堂举行.成立大会主要内容有:报告中医研究院的筹备经过、首长讲话、宣布中医研究院领导班子、颁奖、来宾讲话等.时隔60年,回顾中医研究院成立大会,更加感到党和人民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可以说中医研究院的成立,是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里程碑.......

    作者:韩素杰 刊期: 2015- 06

  •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事记

    1954年6月毛泽东主席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9月12日卫生部派鲁之俊、朱琏、何高民负责筹建中医研究院.9月17日刘少奇指示:“卫生部要下决心,拿大力,办好中医研究院”;“研究中医要读书,读中医所有的书”;“研究中药的人,首先要向中药老师学,你们要在旧的基础上学习才能学成,然后再进一步改良”;“中医研究院成立后,应办一个象同仁堂......

    作者:胡晓峰;李爱军 刊期: 201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