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史杂志2003年第3期文章
  • 徐润之和他的《松龄医铎》

    徐润之,字松生,号松龄,浙江平阳人,清末民初浙南闽北名医.耽好道家之学,精内妇儿各科,尤长于温病,主张汇通中西医学,重视近代医学教育,曾创办中西医专门学校、松龄中医学校,著有.为医学丛书,8编7册,分别成书于1902~1911年间,统一刊行于1912年,现收于重刊.其书各编内容、学术和编排结构等均有特点.......

    作者:刘时觉;陈克正 刊期: 2003- 03

  • 金元时期社会因素对方剂学发展的影响

    从金元时期政治思想领域受到少数民族思维的冲击,学术气氛自由务实:儒士从医,格物致知;政治格局变迁等各种社会因素,均对金元时期方剂学创新及交流特点产生较大的客观影响,分析这些影响,可以发现医学外部的社会因素对医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作者:谷胜东 刊期: 2003- 03

  • 《景岳全书》与脏腑辨证

    张介宾是明代杰出医家,其主要著作继承了关于脏腑辨证的方法和内容,并与八纲、气血、病因辨证相结合,发展丰富了脏腑辨证学说,建立二纲六变的辨证体系,他承先启后,为后世辨证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03- 03

  • 中西医解剖学史比较与中西医理论体系建构

    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希腊医学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和命运.可是,具有根深蒂固原子论传统的欧罗巴人,信守逻辑实证主义的思维原则,在人体解剖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还原分析和实验求证的方法,使古希腊医学从思辨走向描述和结构时代,这是顺乎逻辑的自然发展.自古崇尚元气论的中国人,按照整体系统思维的原则,运用直觉思维模式,经过意象思维的程序,使中医学一脉相承地进入思辨和系统时代,正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两种哲学传统、两种思......

    作者:赵博 刊期: 2003- 03

  • 《鸡峰普济方》作者考

    是一部宋代方书,作者佚名,一般以为该书作者为张锐或孙兆,但缺乏足够的证据.通过系统考证有关文献,确定该书作者是宋代名医张锐而不是孙兆.......

    作者:杜勇 刊期: 2003- 03

  • 文字书法对中医药传播的相关作用

    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保健做出了贡献.然而这门学科从起源至发展、传播却依赖于中国文字书法的产生与发展,曾经以划纹记事、甲骨文、石鼓文、钟鼎文、篆、隶、楷、行书等字体,把这些知识刻铸或书写于甲骨、石壁、铜器、竹简、木牍、丝帛、草纸上,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对医药知识进行了搜集、整理乃至著书立说,使其能永久的、广泛的流传.另一方面中医是依照处方遣方施药的,故有名的医家都能文善书,或是......

    作者:李永谦 刊期: 2003- 03

  • 西北民间挑擦放寒方法的渊源及发展

    挑擦放寒方法为西北普遍流行的民间刺络放血法之一.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所出P.6222医卷有载,为唐代医书.龙门石刻药方与日本可佐证,记载与有关.明代张介宾卷七在注文中指出挑擦放寒为西北之俗,明确记载了这一方法.......

    作者:张侬;王文 刊期: 2003- 03

  • 试论中国古代的孝道与医道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人都必须恪守孝道.孝道对医道有双重涵义.-方面,孝道对医道有积极影响:孝道包含了医道,医道离不开孝道,孝道刺激人们学医,推动了古代孝子从事医学.另一方面,孝道对医道有负面影响:孝道妨碍医学解剖,孝道的愚昧性不利于科学的医疗.但是,我们仍应在医学中提倡孝道,发扬优秀的孝道.......

    作者:王玉德 刊期: 2003- 03

  • 同济医学院与德国医学合作百年史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与德国医学合作始于19世纪末,是中外科学文化合作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同济医学院与德国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广阔,科研人员的往来逾加密切.这不仅促进了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增进了中德两国人民的友谊.......

    作者:陈一彦 刊期: 2003- 03

  • 《新修本草》药物合并与分条对药物总数的影响

    由唐*苏敬等在梁*陶弘景载药730种的基础上,增加114种编纂而成,其总数应为844种.但收载药物目录记其总数为850种,比844种多出6种.所多的原因,即由于对844种药物中进行合并和分条所致.将具体合并、分条的资料一一予以查出,并加以说明,可以证实药物总数,并非用730种,和新增114种相加而成.......

    作者:尚志钧 刊期: 200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