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的历史贡献
建立于20世纪初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在1925年创造性地开办了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这是一个由协和医学院资助和运行的北平市卫生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集治疗预防相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医学护理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和社区人群健康问题研究为一体的原创性示范项目.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第1任主任兰安生倡导的预防思想是第一卫生事务所的指导思想.第一卫生事务所运行了26年,开创性地示范了很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培育了......
作者:廖苏苏 刊期: 2015- 05
-
20世纪50年代之前核酸代谢研究回顾
19世纪40年代,发现了鸟嘌呤,于19世纪60年代又发现了核酸,但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此后,经过多位科学家,尤其是科赛尔的努力,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多种碱基,确定了碱基与核酸之间的关系,并知晓了核酸分解代谢的3个基本过程.20世纪40年代,卡尔克分离并鉴定出了核苷酸代谢中的一些关键酶,而布坎南和格林伯格则发现了核苷酸合成的2个阶段.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问世.1956年,科恩柏格证明了D......
作者:张翮 刊期: 2015- 05
-
中华医学会和博济医院的历史渊源
2015年是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周年,也是广州博济医院(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前身)建院180周年.100年来,有3次重大历史事件彰显了博济医院在中华医学会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①博济医院参与和主导中国博医会的成立和《中国博医会报》的创刊;②博济医院承办中华医学会第11届大会;③博济医院时任院长嘉惠霖提名伍连德博士作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作者:刘品明 刊期: 2015- 05
-
民国中医药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从民国时期的322种中医药期刊来看,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①1897-1911年为萌芽阶段;②1912-1927年为探索发展阶段;③1928-1937年为迅速发展阶段;④1938-1949年为不稳定发展阶段.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创办者以医学团体多,其次为医学院校、个人、医疗机构、医药图书单位、医药经营单位.中医药期刊的发展以浙江、上海为源头,逐渐向内地扩散.民国中医药期刊地区分布广泛,却......
作者:付书文;牛亚华 刊期: 2015- 05
-
劝善思想与清代方书的编撰、刊刻和传播
宋代以来,旨在劝善戒恶的善书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医学领域的诸多事项也被纳入劝善范畴,劝善思想随之逐渐渗透到医学的发展之中.就医药知识的传播而言,方书因其治病救人的实用性而成为劝善者青睐的对象,众多方书的编撰、刊刻和传播都渗透着劝善戒恶、行善积德的思想.劝善思想不仅使得大量医生投入方书的刊印与传播事业之中,而且吸引了儒生、官员、士绅等群体和善会、善堂、书坊、书局等机构的加入,这增加了方书的传播主体,扩......
作者:刘希洋 刊期: 2015- 05
-
许叔微医著在南宋的刊刻与流传
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在南宋多次刊刻,流传到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福建、四川,以及金人统治区,而《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因刊刻稀少而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其流传范围十分有限.因此,《普济本事方》比伤寒著作对南宋社会的影响更大.从南宋医籍对《普济本事方》的征引来看,《普济本事方》中的伤寒内容很少被引用.所以,虽然许叔微对伤寒的认识十分深刻,但就宋代对伤寒的认识而言,许叔微的影响十分......
作者:张海鹏 刊期: 2015- 05
-
鲁迅死亡原因之考证
1.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民间传说,一直都认为鲁迅后死于肺结核病.其实早在1949年10月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周建人先生在《鲁迅的病疑被须藤所耽误》一文中即对鲁迅的死因提出疑问[1].然而,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2001年,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在《收获》杂志上发表《关于父亲之死》一文[2],重提鲁迅之死因,点名指责当年给鲁迅看病的日本医生须藤,在国内外媒体广为传播,引起国人普......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15- 05
动态资讯
- 1 《马可波罗行纪》中的医药卫生见闻
- 2 我与医史60年
- 3 西夏文治痢七方破译考释
- 4 香港早的华人医院
- 5 《宋以前医籍考》著录《注解伤寒论》版本讹误一则
- 6 伦敦会传教士马根济简论
- 7 16-17世纪英国的瘟疫及其应对
- 8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反淫》与《黄帝内经》的魂魄观
- 9 支气管镜发展史
- 10 唐代僧人的医疗活动——以唐太宗时期长安僧人为例
- 11 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里程碑——记中医研究院成立大会
- 12 近代医家在中西医眼科汇通中的医事活动
- 13 刮痧法探源
- 14 应该重视医学史研究的基本功练习
- 15 中国现代灾害医疗救助法史略
- 16 汪莲石生平考辨
- 17 中医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开放体系
- 18 欧美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
- 19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载民国针灸文献管窥
- 20 经眼《易筋经》传本的避讳与抄刻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