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史杂志2015年第05期

20世纪50年代之前核酸代谢研究回顾

张翮

关键词:核酸, 核苷酸, 碱基, 半保留复制, 转录
摘要:19世纪40年代,发现了鸟嘌呤,于19世纪60年代又发现了核酸,但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此后,经过多位科学家,尤其是科赛尔的努力,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多种碱基,确定了碱基与核酸之间的关系,并知晓了核酸分解代谢的3个基本过程.20世纪40年代,卡尔克分离并鉴定出了核苷酸代谢中的一些关键酶,而布坎南和格林伯格则发现了核苷酸合成的2个阶段.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问世.1956年,科恩柏格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1958年,斯塔尔、梅塞尔森和维诺格德发现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与此同时,奥乔亚在1955年发现了催化合成RNA的酶——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并得以合成RNA.1956年,科恩伯格在奥乔亚的工作基础上合成了DNA.至此,人们发现了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为人们全面认识和探索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作出了贡献,使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