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史杂志2015年第4期文章
  • 近代昆明中药业的师徒传习制度

    清朝末期昆明药材行帮出现后,作为行规的“投师文约”也开始出现,标志着昆明中药业师徒教育的契约化和制度化。“投师文约”的实施,由药材行帮及其同业公会组织。昆明中药业的师徒传习具有扩大了人才来源、契合药工熟识农业生产的实际经验、符合中药制造人力操作的条件、符合中药技艺口传心授的特点和规律、医药一体、非政府组织等特点。昆明中药业的师徒传习,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人才,推动了手工作坊向工业化的转变,催化了专门制......

    作者:杨祝庆 刊期: 2015- 04

  • 殷商甲骨文中的口腔医学史料

    殷墟甲骨文记载的卜辞中有不少涉及到口腔医学。甲骨文对口、舌、齿已有专门的名词,对口腔疾患也有了分类,并对部分特殊疾病有了专有病名。同时,甲骨文中还可见到巫医对口腔疾患病因的探寻,对齿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以及对口腔疾患的治疗。这些资料反映了殷商时期口腔医学在中国的萌芽。......

    作者:李晓军;朱郎 刊期: 2015- 04

  • 从官医提举司看元代医政管理模式

    元代太医院设立官医提举司,并通过其从中央到地方的医政管理网络,实现了对全国医政的统筹管理。官医提举司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选拔地方医学人才、调拨派遣狱医、管理考核民间医人、校正刊行医书、辨验乡贡药材5个方面。在医学教育、医书刊行等一般认为属于医学提举司工作范围的领域,官医提举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管理模式上,注重对地方医药人才和资源的调配管理,医政管理与医学教育分立并彼此监督制衡,是元代医政管理的两大......

    作者:韩晓雯;于红;张其成 刊期: 2015- 04

  • 博济医院与广州公共卫生事业

    博济医院是近代华南有影响力的教会医院,也是早把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实践方法引入广州的机构。晚清时期,其进行的赠种牛痘、瘟疫救治、卫生宣教等活动,向民众展示了公共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民国时期,其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广泛合作,举办学校卫生、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和流行病调查等,主动服务社会人群。20世纪30年代,博济医院又将公共卫生活动拓展到广州周边农村地区,促进了乡村与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衔接,其构建的三级......

    作者:李计筹;郭强 刊期: 2015- 04

  • 中国近代妇女卫生教育管窥

    在近代强国强种的社会背景下,妇女的卫生受到世人的关注,成为国家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并为此开展了妇女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宣讲妇女卫生常识、育婴方法,并进行助产教育。在“卫生”与“健康”的名义下,妇女的身体被逐渐社会化和国家化;同时,妇女也逐渐摆脱了国家与社会对自己的规训,开始谋求自身解放,成了中国近代化的组成部分。......

    作者:王少阳 刊期: 2015- 04

  • 人体工程学在患者安全中应用的起源与发展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系统设计和安全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医疗卫生及患者安全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人体工程学学科包括其方法和原理已成为患者安全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已得到发达国家及相关医疗卫生组织的重视。中国对人体工程学在医疗及患者安全的研究相对滞后,仅有少数的相关文献,且多为理论研究,尚无应用类研究发表。......

    作者:张龙浩;毛轩月;贾鹏丽;张鸣明 刊期: 2015- 04

  • 18世纪日朝医家关于朝鲜人参的探讨

    18世纪时,朝鲜通信使者与日本医家围绕朝鲜人参进行了多次笔谈交流,其文字后经日方整理成册。通过对其中5部笔谈书籍的研究,发现其内容主要涉及探讨朝鲜人参名称及品种优劣、药物加工方法、栽培情况等3方面。这些记录不仅可以真实、生动地了解日本医家学习朝鲜人参知识的状况,也为研究江户时期日朝医学交流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作者:李敏;梁永宣 刊期: 2015- 04

  • 从《点石斋画报》看晚清中医医务人员的状况

    从《点石斋画报》中17幅与中医医务人员概况密切相关的新闻图来看,19世纪末期的中医医务人员有职业型医务人员和非职业型医务人员2类。涉及职业型医务人员的10幅新闻画中有8幅以“庸医”为主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医医务人员的医术不佳,素质低下;涉及非职业型医务人员的7幅新闻画的题材比较复杂,涉及到产妇、稳婆、巫医及江湖术士,反映当时非职业型医务人员来源的复杂,也表明了职业型医务人员难以满足民众需......

    作者:翟昕;罗宝珍 刊期: 2015- 04

  • 民国时期陕西的卫生助理员制度

    1932年,陕西省政府为应对瘟疫,设立“陕西防疫处”,并在基层设立卫生助理员制度。作为乡村防疫的主要宣传者和推行者,卫生助理员在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公共卫生观念的形成,公共环境卫生的调查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普及等方面,发挥了较显著的作用。卫生助理员制度作为近代陕西卫生事业起步并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在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说明:现代卫生事业的开展,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进行。......

    作者:张瑞彬 刊期: 2015- 04

  • 《诸病源候论》论淋特色与思考

    《诸病源候论》论淋特色主要为:首开分篇论淋先河;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肾虚膀胱热”的观点;辨析了血淋与尿血,临床表现及发病脏腑的区别;所载导引法对现代临床具有参考价值。另外,“肾虚膀胱热”的病因病机是针对五淋而言,而非七淋;部分石淋涉及的病变脏腑不仅有肾和膀胱,还有小肠和脾胃。......

    作者:刘颖涛;严季澜;李柳骥 刊期: 201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