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史杂志2017年第5期文章
  •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五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2017年8月18-20日,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五届一次学术年会,在山东省青州市举行.18日晚召开常委会议,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副会长苏志,中华医学会学术部主任李兆晖,医史学分会主委王振国,副主委张瑞贤、甄橙、董尚朴,常委李剑、张净秋、于大猛、王宏利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振国主持.苏志传达了中华医学会关于在分会成立党的工作组织的相关文件.王振国对2017年......

    作者:刘鹏 刊期: 2017- 05

  • 超越道德教化:传统医疗慈善的近代转型

    传统社会中,救济贫病、施医给药的善举有着浓重的道德教化色彩.近代以降,民间医疗慈善的道德诉求日渐式微.从施善目的来看,医疗慈善组织不再像传统社会追求重塑社会道德与公众价值伦理,而是有着更多的功利性考量和世俗利益诉求于其中;从施善社会功能来看,此时的“病”者,不再被视为“贫”的延伸,而是作为直接的救助指标;医疗行为变得更为单纯,在实践上向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医疗体系的诞生;医......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7- 05

  • 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哲学基础

    中医学是具原创优势的学科之一,其学科理论、思维方式与国学密不可分.中医学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中医学的发展首先要认清其原创优势,理清其原创思维的来源.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殊品格,中医原创思维当与象思维紧密链接.西方文化的传入压抑了原发创生性的象思维,惟科学主义的概念思维与西医成为了主流.其实应该既不排斥概念思维,又要注重表达自己民族特有的原创......

    作者:王永炎;张华敏 刊期: 2017- 05

  • 近代莫干山肺病疗养院研究

    莫干山肺病疗养院是近代中国成立早的肺病疗养院,以“救济疾病,不杂营利观念”为初衷,成立于1927年,后于1931年更名为莫干山疗养院.抗日战争初期,疗养院成为难民避难所,并开展慈善救济.1939年5月,因日军飞机轰炸,疗养院被迫关停,后于1948年正式复业,并延续至今.莫干山疗养院的患者以政要、富商、文人雅士为主要群体;以天然疗养和药物治疗并重,并注重精神关怀;疗养院的经费源于疗养收费、患者资助、......

    作者:郑威;李永宸 刊期: 2017- 05

  • 20世纪50年代的“药荒”与延续20年的“小秋收”

    鼓励采集与改善收购,是解决中药材短缺的重要措施.1958年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和大炼钢铁,导致中药种植减少和“药荒”.为缓解中药材短缺的严重局面,国务院继1958年发出利用和收集野生植物原料的指示后,于1959年提出开展“小秋收”,将野生中药材的采收纳入其中.此后20年间,广泛动员采收野生中药材的“小秋收”,一直是解决中药材短缺的主要途径,为缓解中药材供应紧张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剑 刊期: 2017- 05

  • 高若讷与“卫多名医”考论

    在文彦博为高若讷撰写的《墓志铭》中,高若讷因母病而知医,体现了作为“儒者”的“孝”的一面.叶梦得《避暑录话》云:“郓人多医,尤工伤寒,皆本高氏”,《宋史·高若讷传》进一步演绎为“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同时,高若讷被黄庭坚视为从黄帝、岐伯至张仲景以来,医学知识传承脉络中的重要一环.究其原因在于高若讷曾考校“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及《外台秘要》”,使其得以流传,宋人也因此而知晓这些方......

    作者:张海鹏 刊期: 2017- 05

  • “膀胱”与“胞”、“津液”与“尿”及相关诸问题

    《黄帝内经》中的“津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其论述并不严谨,“津液”一词有时可与“汗”“尿”互训,故“膀胱者,津液之府也”的“津液”即为尿液.《素问·气厥论篇》“胞移热于膀胱”的“胞”为子宫;《素问·示从容论篇》“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的“膀胱”本为“胞”的注文,后误入正文;《灵枢·五味论》“膀胱之胞”的“胞”为膀胱的“外候”,即阴囊,《备急千金要方》作“膀胱走胞”系讹误;《灵枢·淫邪发梦》“客于胞......

    作者:孙基然;刘洋;马其南;鞠宝兆;孙科峰;吴景东;张立德;杨关林 刊期: 2017- 05

  • 郑文焯《医故》与章炳麟《<医故>眉批七则》

    《医故》是一部难得的中医文献考据学著作,该书对唐以前古籍考镜源流,断其是非,征引宏博,信而有征.然其许多条文,实为驳儒学大师俞樾所著《废医论》,某种程度上为捍卫中医做出了贡献.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即便大学者也不免有疏漏处,故俞樾弟子章炳麟针对文中考证失当之处,在《(医故>眉批七则》中予以尖锐批驳,就此摘录,以期相互参证.......

    作者:郑慧杰;黄作阵 刊期: 2017- 05

  •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3则治妇科病方考释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方文献(编号ИHB.No.6476),第2部分为“妇科病救治方”,存医方15首,皆不存方名,其中3首可拟为“治女阴出血方”“治妇人体内生血瘕方”“治妇人血病不止方”.方中用药1~5味,多使用西北本土药材,组方也有西北地域特色,其作者应为西夏本土民间医家.......

    作者:梁松涛 刊期: 2017- 05

  • 清代通儒焦循对中医学的贡献

    1.焦循生平与著述焦循(1763-1820),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清代江苏省扬州府甘泉县黄珏桥(今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人,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里堂学派创始人.“幼自学习始,老从著述终”,是焦循书生情趣的真实写照.焦循生于易学世家,幼承家学,3岁以书数和《毛诗》启蒙;6岁人私塾诵读《周易》和《毛诗》;年方14,已经广泛涉猎经史天算,以颖悟称;乾隆四十四年......

    作者:刘玉贤;王瑞华;王海波 刊期: 201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