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战国楚简病症文字考释5则
出土战国楚简中记述不少病症文字,形音义关系复杂.分析楚简释读尚存歧异的病症:葛陵简中“(髂)”读为“胁”,“(髂)疾”指腋下腰上的疼痛;葛陵简“(瞥)”读为“肩”,“(瞥)伓(背)疾”指肩背疼痛;“(疥)”即“疥”,指疥病;“(膚)”读“膚”(肤),“(膚)疾”指皮肤胀痛;望山简“(瘢)”又作“(懋)”,与葛陵简“(癯)”、“(瘸)”及包山简“(款)”当为同一个字,读为“笃”,指疾病加重.......
作者:罗宝珍 刊期: 2013- 02
-
明代民众面对瘟疫的心态
瘟疫对社会的影响,不只是因为它的致病能力,还与它对社会民众心态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明代史料记载而言,在瘟疫肆虐之际,社会民众的心态可分为2类:即消极的心态和积极的心态.前者如恐惧、无助、消沉、迷信等,后者则有理智、慰藉、感恩、振作等.消极心态的存在,无助于社会对疫情的有效应对,甚至会加重疫情的危害;而积极的心态,则有助于疫情的缓和或控制,也有利于疫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重建.......
作者:陈旭 刊期: 2013- 02
-
中国近代生理学学术谱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是近代中国成立早、规模大、具权威性的生理学教育和科研机构,在中国近代生理学学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从近代中国生理学的奠基人林可胜博士1925年担任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和教授开始,中国生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王志均院士、冯德培院士等14位生理学家则构成了学术谱系的第2代传承者.学术谱系的第3代科学家则是以陈宜张院士、韩济生院士等18位生理学家为代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
作者:李金湜 刊期: 2013- 02
-
医学视野下的“林则徐禁烟”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页.在既往的历史研究中,“林则徐禁烟”一直被置于政治史的背景下加以阐释.其实,林则徐禁烟也与医学密切相关:他道光年间撰写的系列奏摺和书信曾多处涉及关于鸦片危害、成瘾过程和成瘾机理等方面的医学知识;他在推行禁烟的过程中,实施了援引医药戒除鸦片烟毒的举措;他曾向医家请教戒烟的经验良方,并努力加以推广.从医学史的角度探讨林则徐禁烟,对当今社会仍有一定的启......
作者:张孙彪;王苹 刊期: 2013- 02
-
汉唐时期牛疫的流行与防治
汉唐时期约发生了21次传染性较强的牛疫,其中东汉时期6次,两晋时期2次,南北朝时期4次,唐代8次,五代1次,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和淮河以北地区.牛疫种类主要有急性牛疫、牛疥癣病、牛黄热病和牛漏蹄病等.牛疫的发生和流行对汉唐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不仅引起耕牛的大量死亡,而且造成畜力短缺,威胁到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历代政府、医学家、农学家、星占学家、道家等不同社会阶层的关注和重视.防治牛疫的措施主......
作者:韩毅 刊期: 2013- 02
-
近代内蒙古地区疾病流行与蒙古族社会变迁
由于自然环境、医疗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代以来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居民常罹患多种疾病,既有鼠疫等烈性传染病,也有梅毒、沙眼等慢性传染病,还有胃病、风湿病等一般慢性疾病.多种疾病的高发,尤其是鼠疫的肆虐和性病的流行,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以来蒙古族人口的增长速度,也严重阻碍了内蒙古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谭刚 刊期: 2013- 02
-
明代以前医家对胁痛的认识和治疗
明代以前医家对胁痛的认识和治疗,以宋代为界限可划分为2个阶段:宋代以前,胁痛一直被视为疾病的伴发症状,医家多从寒论治,用药常选肉桂、附子等温热之品,这与重视阳气的传统阴阳观念有关;自宋代开始,尤其是金元时期,胁痛日渐被视为独立的病证,医家对胁痛病因病机的认识渐趋丰富,治法逐渐从注重散寒向注重行气转变,并终形成了胁痛的辨证治疗思路.这些转变反映了宋金元时期的医学革新精神对具体疾病认识的影响.......
作者:张金中;王振瑞 刊期: 2013- 02
-
吴崐著作版本考
吴崐是新安医学名家之一.1584年,吴崐撰成《医方考》6卷.1594年,撰成《素问吴注》24卷.1618年,撰成《针方六集》6卷,由程标捐资刊刻.吴崐尚撰有《脉语》2卷,成书年代不详.《医方考》有明刊本、日本及朝鲜刊本、旧抄本、现代版本4类版本.《吴注素问》有明清刊本、日本刊本、旧抄本、影印本、现代版本5类版本.《针方六集》有明刊本、抄本、影印本及现代版本4类版本.《脉语》多与《医方考》合刊,除部......
作者:王旭光;陆翔 刊期: 2013- 02
-
《本草发明》版本考
《中国本草全书》收录的《本草发明》,所据影印版本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本,为残本.除此版本外,《本草发明》另有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及日本抄本,均为足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本实为同一版本,仅书中“明《本草》类辨”一文所在位置不同.日本抄本当为据明刊本抄成.......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13- 02
-
《治百病方》不等于《武威汉代医简》
1972年甘肃省武威县出土的汉代简牍,包括2种竹简和1种木牍,由隶书和章草2种字体书写,竹简分别编联,木牍未曾编联,具体内容可分医方、日书、药价3个方面.种种现象表明,这批简牍并非纯一的书籍或资料,“治百病方”只是其中1种竹简的名称.而有《中国医学史》教材和工具书在介绍《治百病方》和《武威汉代医简》时,将二者完全等同而论,实属以偏概全,有失妥当,应予更正.......
作者:张雷 刊期: 2013- 02
动态资讯
- 1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十二脉》《别脉》内容与价值初探
- 2 超越道德教化:传统医疗慈善的近代转型
- 3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发展史
- 4 历史上的流感流行简史
- 5 《岭南瘟疫史》评介
- 6 黑水城出土医药文献存现及研究概况
- 7 《太平圣惠方》校点本出版
- 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联合诊所
- 9 明代隆庆五年废止太医院按摩科的原因探析
- 10 医学史研究与《中华医史杂志》
- 11 李学川汇考
- 12 心电图仪及其发明者
- 13 《医史通报》(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2002年论文题录
- 14 晚清湖北的西医先行者——施维善
- 15 秦汉时期脏腑辨证学说发展特点研究
- 16 细胞周期及其周期调控研究的发展简史
- 17 中国第一台X光诊断机的引进
- 18 集中医文献学家教育家临床家于一身的张山雷
- 19 俞樾废止中医思想根源探索
- 20 台北故宫馆藏赵开美本《仲景全书》护页题记作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