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19世纪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认识和研究的历史回顾
付德明;王洪奇;杨国闻;张秀兰;王卫淑
关键词:心力衰竭, 19世纪, 瓣膜病, 心脏肥大, 心脏扩张
摘要:早在公元前6世纪,人们对心力衰竭便有记载.当时,临床观察是主要的方法.18世纪,临床观察与尸体解剖的结合,使病理解剖在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研究中的应用成为可能.至19世纪,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实验室逐渐成为医学的中心,人们将临床与实验密切结合,致力于探索病变心脏大小和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首先发现衰竭心脏的扩张与肥大之间存在区别.随后,人们对心脏扩张和肥大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心脏肥大的代偿意义,进而探讨了心脏瓣膜病与心脏扩张与肥大的关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