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藏医药养生文化特点
藏族人民的养生知识是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民主要居住高寒缺氧地区,因而在养生上体现出抗寒和抗缺氧的特点.藏民与其他民族一样很注重心态,但藏民有着虔诚的佛教信仰,受其影响,藏医药的养生文化也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受独特的地理、社会、信仰等的影响,藏民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有利于健康的民间习俗,这也是藏医药养生文化的一个特点.......
作者:梁峻;刘学春 刊期: 2012- 03
-
岐黄文化发祥圣地——河南新密
地处中原腹地、中岳嵩山东麓的河南省新密市,区位环境独具优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轩辕丘、岐伯墓、岐伯庙、岐伯洞、岐伯泉、黄帝宫、岐伯山等丰富的岐伯、皇帝遗迹遗址,有流传已久的关于岐伯、黄帝研讨学术的民间故事,有多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考古发现,有多种地道正宗的中草药材,堪称岐黄文化的发祥地.歧黄文化是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作为岐黄文化新密市珍贵的岐黄文化资源应当得到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作者:杨建敏 刊期: 2012- 03
-
中药草乌头基原植物考
根据文献梳理和实地调查,中药草乌头的传统主产区为华东,四川及周边地区为重要产区;华东地区草乌头的原植物以乌头及其变种黄山乌头、展毛乌头为主,四川及周边地区草乌头的原植物则以乌头、瓜叶乌头等为主.上述品种均属于乌头亚属的乌头属和蔓乌头系,是亲缘相近、为进化的类群,也是乌头属植物中毒性大的类群.另外,各地民间皆用当地乌头属植物作草乌头入药,但均为一段时期及部分地区的情况,在历代本草文献中几乎没有记载,......
作者:谢晋;王德群 刊期: 2012- 03
-
试论中国古代中医对难产的治疗
古代医家治疗难产主要涉及到生产禁忌、催生方药和助产手法3方面.在隋唐以前,产育之事具有很浓的仪式色彩.到了隋唐时期,医家开始从身体自身以及生产环境和心理因素来认识难产,并开始排斥禁忌之说.但在唐以后,禁忌之说开始民俗化,并逐渐脱离医学领域.唐及唐以前的催生方药多取调血祛瘀和性滑之义.在宋代,催生方药的功效开始扩大.而后世医家在承袭前人观点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并提出生产应顺应自然,重视自身调养,不......
作者:张璐 刊期: 2012- 03
-
中国古代牙刷形制演变考
考古发现表明,古代植毛牙刷早出现于唐代.根据古代牙刷刷头和柄部形制的演变,古代牙刷的形制演变可分为3个大的发展时期,即唐、五代,辽、宋、金、元和明、清、民国时期.唐及五代时期牙刷的刷头和柄部还没有明显的区分,而辽、宋、金、元时期的牙刷的刷头和柄部在造型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分.到了明、清、民国时期,牙刷刷头及柄部的形制进一步细化.近年来,有学者对“植毛牙刷说”提出质疑,认为考古发掘出土的骨柄植毛刷是梳......
作者:伍秋鹏 刊期: 2012- 03
-
马莳、张介宾《内经》注释疑点探讨
马莳、张介宾是明代著名的《内经》注家,所作注解广受赞誉.但因受明代学风影响,他们解释《内经》时亦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逆从阴阳”的“逆”字和“从”字实为同义词,是顺从之义;“按而收之”的“按”意为抑制,非为按摩或诊察;“故好走”的“走”是奔跑;“去皮节”的“去”是离开的意思.略举误释数例,仅供读者参考.......
作者:王丹 刊期: 2012- 03
-
重审《金匮要略·杂疗方》的篇章结构
《金匮要略》各篇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区分为“正文”和“附方”2部分,而且一般认为每篇之内“正文”多而“附方”少.将新近出版的小字本《金匮要略》——吴迁钞本《金匮要略》与大字本《金匮要略》比对,并依据校正医书局所留线索对《金匮要略·杂疗方》中的“附方”一一考证后,可以发现《金匮要略·杂疗方》中只有开篇“四时加减柴胡饮子”和“长服诃梨勒丸”2方为宋臣校定时底本所有,即所谓“正文”,其余22方皆为“附方”,......
作者:赵怀舟;梁永宣 刊期: 2012- 03
-
余瀛鳌先生的书评
书评,即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它通过实事求是地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在作者、读者和出版者之间构建起信息交流的渠道.序跋是书评的一种形式,旨在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宗旨、编辑体例和作者情况,也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及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书海茫茫,新作迭出,书评通过对书籍进行评介,能够将高质量图书的价值介绍给读者,帮助读者深入堂奥.......
作者:侯如艳;万芳 刊期: 2012- 03
-
八十自述
我出身于一个世医家庭,原籍是江苏阜宁县.先祖父余奉仙(1860-1939)学医于先曾祖赞襄公,通过勤奋攻习经典名著,精于临证,壮年时期又逢故乡和周围邻县疫病的多次流行,故除善治内、妇、儿科诸多病证外,对于多种疫病的诊治尤为精擅,堪称近代卓有影响的疫病学家.奉仙公撰有《医方经验汇编》等著作,故在晚清有“苏北三大名医”(另两位是兴化赵海仙、淮安张子平)之赞誉.......
作者:余瀛鳌 刊期: 2012- 03
-
我国医史士林60载回顾
悠悠岁月,我们这代人都到了耄耋之年.李经纬、傅维康2位教授相继过了80寿诞.2011年,医史界又举行盛会庆祝程之范教授90华诞.忆往昔,我们这一代人有困惑,有惊喜;改革开放以来,学术昌盛,医史学出现大好局面,预示未来的发展将有更大的辉煌.......
作者:张慰丰 刊期: 2012- 03
动态资讯
- 1 古代中医儿科诊法发展史述略
- 2 成就卓著的文献学家赵开美
- 3 山西革命根据地接生方法的改进
- 4 20世纪20-30年代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管理机制
- 5 “真丹”非铅丹考略
- 6 岳美中先生起草的一份中医工作建言
- 7 民国时期争取中医教育合法化运动始末
- 8 试论经济因素对民国时期中医救亡斗争的影响
- 9 从理学家窦克勤看清代士人的病痛与治疗
- 10 刘完素消渴论著考辨
- 11 现代中医心理学发展简述
- 12 门静脉高压症的历史回顾
- 13 1927年潍县基督教医院的《腰脊髓麻醉药报告》
- 14 海源阁藏医籍数目考
- 15 “四物汤”源于“胶艾汤”吗?
- 16 著名蒙医药学家龙日格丹达尔生平考
- 17 木香品种的分化和变迁
- 18 20世纪60年代前台湾中医发展简史
- 19 民国时期的《中华健康杂志》
- 20 嘉惠霖和博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