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史杂志2014年第3期文章
  • 《本草纲目拾遗》引《广东新语》考述

    《本草纲目拾遗》引用《广东新语》时使用了《粤语》、《虫语》、《介语》、《新语》、《粤海香语》、《粤志木语》、《广东琐语》、《粤山录》、《粤录》、《交广录》、《粤草志》、《广果录》、《南粤琐记》、《广志》、《粤志》等15种以上的名称,涉及药物57种(个别有重合).《新语》作者屈大均为明遗民,积极参与反清复明活动,遭到文字狱迫害,书籍被查禁销毁,赵学敏在引用时不得已采取了迂回的办法.......

    作者:张瑞贤;张卫;李健;梁飞 刊期: 2014- 03

  • 《医鼎阶》作者及学术特点

    《医鼎阶》是清末民初福建省长汀客家医家黄元英的著作.黄元英,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仍以医为业,曾任江西省立医学堂教员、汀郡中学堂学监.他善用经方,注重脉诊,精于临床各科,所著《医鼎阶》,现藏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记录了许多病案,并阐述了深奥的医学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福建客家医药的发展水平,对现今深入挖掘与传播传统中医药亦颇有启迪.......

    作者:陈乡钱;肖林榕;严雅英 刊期: 2014- 03

  • 张琦生年再考

    笔者在《张琦卒年考辨》一文中对张琦的生年及卒年进行了考辨,认为张琦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十二月十四日,卒于道光十三年(1833)二月十二日[1].徐慎庠先生认为笔者考辨有误,并予以指正,“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当为1765年1月5日而非1764年;“道光十三年二月十二日”中的“二月”应为“三月”,当是笔误[2].关于张琦卒年时间已在《张琦卒年考辨》中给予明确,徐慎庠先生业已指出张琦卒年“......

    作者:邬晓东;张影 刊期: 2014- 03

  • 汪莲石生平考辨

    汪莲石为清末民初伤寒名家,婺源县(今属江西)人,从医数十年,屡起沉疴,获有神医之誉[1]前言1-2.近现代名医恽铁樵、丁甘仁、程门雪均受业于汪氏[2].而汪氏生卒年与事迹,史志载录甚少.相关的现代考证主要根据汪氏著作《伤寒论汇注精华》[3]、汪氏评本《诊余集》[4].笔者调阅《广仓学会杂志》、《申报》等近代报刊杂志,辗转联系到汪莲石故居的整理者林信彦先生(下文称林先生),走访汪氏故里,对其姓名字号......

    作者:朱音;谭春雨;黄瑛 刊期: 2014- 03

  • 雷士德对民国时期西医机构的贡献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被列强殖民的时代,一些国外的传教士、富商等因此进入中国,其中一些人在中国设立基金会等组织投资兴办学校、研究院、医院等机构.英国基督徒、建筑工程师亨利·雷士德(HenryLester,1840-1926)就是其中一员.他生前多次捐款给各种慈善团体,并立下遗嘱将其遗产用于发展上海的教育卫生事业,因此成立了“雷士德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先后资助了仁济医院和雷士德医学研究院......

    作者:杨威;纪焱;李志平 刊期: 2014- 03

  • 侵华日军的细菌战剂——印鼠客蚤

    以哈尔滨南郊平房小镇为主要基地,侵华日军731部队研发了当时几乎所有已知能够造成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病原体,如伤寒、霍乱、鼠疫、炭疽、鼻疽、痢疾、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作为细菌战剂,终得出结论,“已经研究的细菌战剂只有炭疽(认为该战剂主要对牲畜有效)和鼠疫跳蚤两种有效”(NorbertH.FelltoChiefChemicalCorps,BriefSummaryofNewInformation......

    作者:马学博;金东英 刊期: 2014- 03

  • 1927年潍县基督教医院的《腰脊髓麻醉药报告》

    笔者在《潍坊市人民医院院志(1991-2010)》中发现该书节选了1927年潍县基督教医院报告书,节选部分有较多关于麻醉的描述——《腰脊髓麻醉药报告》.这份86年前《腰脊髓麻醉药报告》由施蒙药员(麻醉医师)外科医生张玉田记录,613字,内容简练,包括麻醉方法(腰麻)的介绍、适应症,麻醉药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患者的例数、效果、并发症及其处理,死亡病例的介绍、死亡原因分析,麻醉药的配制方法,实施麻醉......

    作者:仪福霞;牟爱珍;纪凡层 刊期: 2014- 03

  • 1856年拉丁本《中国药物目录》

    从1714年开始,俄罗斯正式向中国派遣东正教传教团,至1917年后一届传教团撤离中国,共有18届来华传教团.这些传教士的在华工作除了传教之外,还积极翻译中俄著作,编纂工具书,研究中国学问.有些成员在中国不以传教活动为主,而是胡作非为,生活挥霍无拘,影响恶劣,甚至参与了情报搜集和侵华活动,尤以1840-1860年间为严重[1-3].除了传教士以外,一些俄罗斯医生也自1715年起应康熙帝之邀被派往中国......

    作者:芦笛 刊期: 201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