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沧海遗珠——被遗忘的中医药博物馆
坐落于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约翰日的金华昌公司,是由伍于念大夫和梁安先生共同创造.1952年伍于念大夫离世,他将诊所在内的整栋建筑和物品捐给政府,并设为博物馆,供后人了解当年的历史.馆内用照片、实物、录像生动客观地浓缩和再现了100多年之前,一代早期华人移民远渡重洋,在美国西北部的奋斗历程.博物馆中珍贵的中医药资料为后世的中医药研究以及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推广和宣传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赵中振 刊期: 2018- 01
-
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机构名称沿革
中国近现代第1所常设卫生防疫机构——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ManchurianPlaguePreventionService以下简称“防疫处”)于1912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总部(总医院)设在哈尔滨,在东三省地区铁路、水路各交通要津三姓(今依兰)、拉哈苏苏(今同江)、满洲里、大黑河及牛庄(今营口)分设防疫医院[1].该防疫处系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卫生机构之一,代表了公共卫生学的先进理念[2].......
作者:金东英;马学博 刊期: 2018- 01
-
《百年中医史》荣获奖励好评如潮
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第30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评选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张伯礼总主编、朱建平主编的《百年中医史》荣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百年中医史》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重点项目“百年中医史研究”的核心成果,全书258万字,彩色插图390余幅,分上下2册,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6年5月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出版后,销售一空,好......
作者:白茅 刊期: 2018- 01
-
对《三焦、三部与形藏四》一文的解读
《中医杂志》2016年5月第9期发表的马宁《三焦、三部与形藏四》[1]一文,在论证“三焦出于胃上口”时,引用了严健民文《探讨三焦腑解剖实质四原则求共识》的观点:“胃上口应指责门,即胃底部延伸1.5cm左右之食道部位”[2].但马文并未注意严文所强调的“三焦腑解剖实质四原则”,对“三焦”“三部”“形藏四”的认识,多有可商之处,笔者略述浅见,就正于大方.......
作者:刘伟;刘莹莹;严健民 刊期: 2018- 01
-
评《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新辑校》
《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新辑校》(以下简称“《新辑校》”)[1],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沈澍农教授主编的新力作.该书120万字,彩图400多幅,堪称当前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研究重量级的新成果.从20多年前该书作者在中医文献难字辨析方面崭露头角,到如今成为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大家,笔者曾与他不断地交流切磋,并向他请教古文字的辨识.20多年中,该书作者一直潜心于敦煌医药文献研究.在得到其《新辑校》之后,立即浏览一过......
作者:郑金生 刊期: 2018- 01
动态资讯
- 1 刘完素消渴论著考辨
- 2 《近代中医界重大创新之研究》出版
- 3 中华医学会21位创建人
- 4 李健颐《鼠疫治疗全书》学术特点与成就
- 5 赵石麟《医学史志探论》评介
- 6 唐代甄权<明堂人形图>与官修<明堂针灸图>考
- 7 轩辕丘及其周围的岐黄遗迹
- 8 60年来中国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
- 9 中华医学会医业保障委员会的建立与影响
- 10 中国古人关于经络认识的发展
- 11 近代中国第一个官办中医社团——中医改进研究会
- 12 宋代士人获取医方的途径
- 13 首届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建设研讨会拟定学科建设建议书
- 14 近代岭南医家梁龙章
- 15 孙思邈生年新证
- 16 红十字会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历史
- 17 清代《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评介
- 18 儿科寒温两派学术争鸣的源流与影响
- 19 我国医史士林60载回顾
- 20 任应秋百年诞辰纪念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