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现代心衰药物治疗回顾
卫杏利;王少黎;邢玉平
关键词:
摘要: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终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心力衰竭是人类早认识的疾病之一,早在公元前5世纪,约距今2 500年前,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就曾描述过呼吸衰竭和全身水肿的心衰症状.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心血管为首的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居民的主要疾病,是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外统计,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5%~2.0%,而65岁以上人群可达6%~10%,在过去40年中,由于心衰导致的死亡率增加了6倍.目前全球心衰患者的数量已高达2 250万,并且仍以每年200万的速度递增,且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中国心衰的防治形势严峻,2003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1],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心力衰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