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介入放射学简史
唐振良;贾爱芹;李荦芸;李春雨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血管造影术, 经皮血管成形术,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摘要:1923年,血管造影术首次成功用于人体.1953年,瑞典Sven-Ivar Seldinger医生首创了Seldinger技术,为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3年,Dotter首次提出了介入放射学的设想.1964年,Dotter的一次意外操作开创了经皮血管成形术的新纪元,标志着介入放射学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球囊导管扩张术和金属支架植入术.1969年,血管内支架的设想被提出.1973年,柔软的双腔球囊导管的出现使经皮血管成形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77年,经皮血管成形术被应用于冠状动脉.20世纪90年代,金属支架出现,球囊成形术退居辅助地位.目前,可回收支架、覆膜支架和生物学支架,使血管支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导管血管栓塞术始于1965年,是介入放射学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随着栓塞剂的发展以及导管技术的改进,该技术也有了相应的发展,目前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是具代表性的综合介入放射学技术,该技术始于1967年的一种经颈静脉途径到达胆道系统的方法.1986年,球囊膨胀支架建立分流道技术出现,形成现在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始于1972年的非血管性介入技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另一重要分支,目前已应用于胰、肝、肾、脊髓、输卵管、食道等多个脏器疾病的诊治.1973年,中国大陆学者首次进行了血管造影术试验.20世纪80年代,介入放射学开始传入中国大陆,学习班(1981)和学术会议(1986)的举办促进了介入放射学在中国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海外学者归国,中国与世界介入诊疗技术的差距逐渐缩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