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关于壮药的初步考察
容小翔;李珪
关键词:壮医, 壮药, 民族医学史
摘要:“壮药”是指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药物.根据考古发现以及壮医学者覃保霖对《山海经·南山经》中“祝馀”、“白咎”、“迷谷”壮语发音的分析,可知在先秦时期,壮药即已存在.秦汉魏晋时期,随着区域间文化的广泛交流,壮族聚居地人民用药经验,在文献中不断体现,如《肘后方》中有关解毒药的记载,大多出自岭南.隋唐已降,本草文献和地方志中有不少记载与现今公认的壮药相似,如《广西通志》、《南宁府志》、《柳州府志》、《宾州志》等地方志中关于桂枝、肉桂、罗汉果等.民国时期,出现了不少有关壮药的手抄本.1949年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南宁医药研究所、梧州医药研究所、桂林医药研究所等机构相继成立,对壮医药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出版了一系列著作,还进行了部分壮药剂型的改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