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史杂志2001年第01期

救护车与现代救护交通工具

关键词:救护车, 直升飞机, 战地救护, 医疗设备, 四轮马车, 设计, 战役, 战场, 野战医院, 伤员, 热气球, 法国, 二次世界大战, 十字军东征, 战争, 外科医师, 外科医生, 汽车, 流动医院, 基本性能
摘要:救护车(ambulance)英语也有野战医院或流动医院之意,这是因为救护车的出现初是由于战争的需要。在西方,早的救护车是一种四轮马车(horse-drawn wagons),它出现于1095至1291年间十字军东征的战场上,当时战斗中的伤员就是用这种四轮马车运送到救治中心(treatment centers)。 在近代,法国外科医师拉雷(Larrey, D.J,1766-1842)于1792年设计了一种被称为“快车”(flying ambulance)的救护车,并在当年的莱茵战役(Rhine campaign)中将外科医生及医疗设备运送到战场。拉雷设计的救护车在1794年的意大利战役和1799年的埃及战场上反复用于运送伤员和医疗设备。 救护车从战地救护发展到民用救护始于1869年,当时美国纽约市的贝尔维医院(Bellevue Hospital)首次配备和使用了救护车。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意义的汽车是德国工程师本茨于1885年设计的。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汽车的各种基本性能获得飞速发展。现代意义的第一辆机动救护车(motorized ambulance)也随之在法国的庞阿尔——勒瓦索尔公司(Panhard-Levassor Partnership)诞生。 1783年法国的蒙戈尔费埃兄弟(Montgolfier, J.M, 1740-1810、Montgolfier, j.E,1745-1799)发明了热气球。1870年这种热气球被首次在普鲁士战役中用于从空中运送伤员,开始了空中救护的先河。1936年,德国设计师福克(Focke,H)试制成首架实用直升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1945)直升飞机成为重要的空中救护飞行器。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进一步显示了其战地救护的优势。此后,它成为现代重要的飞行救护工具。 20世纪60年代中期,救护车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开始了从早期的单纯运送伤病人员向运送、监测、救护性治疗、手术等多用途方向发展。(李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