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史杂志2001年第03期

巴尔干综合征的由来

田景友;郝清华

关键词:巴尔干, 士兵, 科索沃, 贫铀弹, 地区, 海湾战争, 波黑, 污染区, 贫化铀, 放射性, 发病, 白血病, 专家, 吸入贫铀, 维和任务, 坦克部队, 死亡, 生态后果, 美国, 介入方式
摘要:巴尔干综合征,全称巴尔干战争综合征。1994年,北约在波黑内战中首次实施空袭,1999年又介入了科索沃冲突。由于担心地面战斗有可能导致本国士兵死亡,美国倾向于采取以空袭为主的介入方式。为了从高空攻击坦克部队,北约使用了穿透力极强的贫铀弹。贫油弹,全称贫化铀弹药。贫化铀是在提炼强放射性核材料铀-235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多少带有放射性。在空袭结束、签署了和平协定后,北约和欧洲各国的士兵作为维和部队长期驻扎在巴尔干地区。此后,有关曾在巴尔干服役的士兵患上癌症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已有18名士兵死亡,80多名患病。主要表现为患上癌症或白血病的士兵明显增多,曾在巴尔干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的无数军人疾病缠身,一些人患有头痛脱发、精神恍惚、失眠烦躁、长期疲劳,这跟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发现的“海湾战争综合征”如出一辙,医学界称之为“巴尔干综合征”。 其发病机理据称与北约在巴尔干地区使用贫铀弹造成辐射污染有关,另外,士兵还可能吸入贫铀微粒而发病。1995年波黑战争和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美国军队向上述地区分别投下了1万多枚和3万多枚贫铀弹。每枚贫铀弹的直径为3cm,含有300克贫铀,据此,专家估计约有12.5吨贫铀散落在巴尔干地区。科索沃战争结束时隔一年半后,联合国巴尔干生态后果评估小组在科索沃11个地方进行了抽样检查,发现8个地方存在β射线。当地人及维和士兵仍在污染区生活,奶牛继续在污染区吃草,牛奶中可能会含有铀尘。 在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等国宣布16名在波黑或科索沃服役的士兵的死因可能与贫铀弹有关的同时,科索沃地区还没有宣布发现类似的病例。有关专家注意到,目前发现的白血病例大部分发生在波黑参战的士兵身上,而非科索沃,可能是因为从感染到发病需要一段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