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47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初名“医史杂志”,定为季刊。200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药史话、书刊评介等栏目。所载学术论文大部分为首次报道,反映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1980年开始被美国Medline网络数据库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5-705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5/R
邮发代号: 2-6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4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期刊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医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5-7053
- 国内刊号:11-215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1880年清廷御医选拔始末考
光绪六年(1880),慈禧皇太后的身体不豫,清政府下令各省督抚举荐、保送名医,共8位医生从各地先后到京.经过3个多月的考察和遴选,懿旨终裁定薛福辰、汪守正、马文植3位医生留在京城,与太医院医生一起,继续对慈禧的疾病进一步调治,终臻痊愈.并于翌年及再后年2次诏告天下,奖励医生.然薛、汪二人却因奖获擢而从政,终难酬志,亦未能以医见业;马则数辞以病,恩赐返乡,遂悬壶一生,浮沉于乡闾,救死扶伤,立说著书,......
作者:周玉祥;曹震;徐贻珏;张俊 刊期: 2011- 06
-
免疫球蛋白治疗发展简史
1890年,德国学者VonBehring发现了动物血清抗毒素.由于注射动物血清易发生过敏反应,Cenci在1907年改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清来替代动物血清.1937年,Tiselius运用电泳技术从血清中分离出免疫球蛋白.1940年,Cohn等人发表了免疫球蛋白的制备过程.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免疫球蛋白开始用于民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1952年,Bruton首次发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血清......
作者:项宁;王晶;胡文立 刊期: 2011- 06
-
“藿”与“藿香”无关论
《新华字典》第11版“藿”字下的解释义项只有“藿香”一词,而藿的本义却被忽略了.在古代,藿指豆叶,是一种蔬菜.虽然藿也应用于医药领域,但更多的是作为蔬菜被记载,而且被赋予区别社会阶层的文化意义.而藿香在一开始是作为香料从交趾引入的,始见于汉《异物志》.其后,藿香作为中药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不论是原植物,还是功用,或是后世的“文用”价值,两者都有所不同,不可混淆.......
作者:林新治 刊期: 2011- 06
-
民国时期西医高等教育史的分期问题
民国时期西医高等教育史的演变与政治变更迭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民国时期西医高等教育史的分期,在强调教育史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应结合社会变迁史.民国时期西医高等教育可划分为3个时期: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1926)、西医教育实现本土化的鼎盛时期(1927-1937)、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1949).......
作者:慕景强 刊期: 2011- 06
-
从《黄帝内经太素》九宫八风图看人体外周划分思想的形成
“九宫八风图”是《黄帝内经太素》中唯一的1幅图.以《灵枢·九针论》中“身形应九野”的记载为线索,可以找到这幅图中有关人体外周划分思想的由来.人体外周划分的原理与考古所见的“神龟占”、“人字图”一致.“九宫八风图”将脏腑、体表组织与八方、八节、八风匹配,使时空与人体相联系,形成了简单的人体论框架.......
作者:孙基然 刊期: 2011- 06
-
民国时期两级制医学教育的形成
从1912年到1927年15年间,几次学制改革初步奠定并逐步完善了我国的教育制度,但对于医学高等教育的学制则没有具体规划.针对学制的不统一以及中国社会现实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两级制”医学校制度.经过广泛讨论,两级制医学校终得以确立,从而形成了精英与大众教育共存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医学人才缺乏的状况.......
作者:夏媛媛 刊期: 2011- 06
-
论中医史学研究中史学与医学之间的张力
在西方的学科分类进入中国之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发生背景的中医学表现出一定的“历史传统”,可以说兼具“医学”与“史学”特征.西方的学科分类被引入后,中医学归属于医学,属科学范畴,而中医史学则归属于历史学范畴.自此,在学科化背景下,中医学开始日益突显其医学色彩,而原有的“历史传统”开始被剥离.但是,由于中医学至今尚没有完成西方意义上的学科化,仍需要对其历史进行回顾研究以促进其学科化.这种为中医学科化服......
作者:张海鹏 刊期: 2011- 06
-
古今山楂品种来源与应用沿革
山楂入药早见于唐代,主要来源为蔷薇科野山楂,性味“酸,冷”,主治水痢.元明清时期,山楂药用品种仍以野山楂为主流,采收及加工方式的改变,使其性味转变为“酸,甘温”,用以消食健脾.随着山楂资源的不断扩大,其食用价值逐渐被挖掘,近代药用山楂主流转变为植物山楂和山里红,擅治消化不良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山楂主流药用品种的转变,导致了临床应用范围和主要产区的改变.......
作者:程铭恩;彭华胜 刊期: 2011- 06
-
明代《大河外科》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考
明代王拳所撰《大河外科》为图文并茂的中医外科专著,国内,且在其他医药古籍中鲜见提及,20世纪末发现的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050-0004号藏本,Ⅰ)的《大河外科》万历三十八年(1610)刊本曾一度被视作孤本,学术价值极高.该书的其他名称、作者里贯、成书年代及版本传承情况等均疑而未详.经深入考察表明:①该书有一别名为《回生外科医方》,其正文内容与《大河外科》完全相同;②“大河”乃系明代驻兵......
作者:蒲小兰;张毅;杨文宇;吴亚梅 刊期: 2011- 06
-
橘井泉香
传说西汉汉文帝年间,湖南郴州出了一位神奇的苏耽,苏母感萍成孕,于白鹿洞诞下他,鹿乳鹤覆,年少遇异人授神仙术,事母以至孝,后跨鹤成仙,并留下中医药史上著名的“橘井泉香”典故.年代久远,苏耽其人的详切信息与事迹已无从考证,但他不仅是道家神仙故事中的虚幻人物,故事中蕴含着历史的真切感与合理性,橘井泉香的典故对中医药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吴娅娜;易法银 刊期: 2011- 06
动态资讯
- 1 秋石研究进展
- 2 历代名医从医动因分析
- 3 泰州出土明代古尸防腐条件初探
- 4 已报道中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牙齿及颌骨化石
- 5 山扁豆古今考--兼论植物名的张冠李戴现象
- 6 应该重视医学史研究的基本功练习
- 7 读《近代科学社团与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
- 8 世界上第一例针刺麻醉手术
- 9 御医力钧生平事迹举隅
- 10 海外所藏及国内《联目》未载之本草古籍述略
- 11 丁其誉《寿世秘典》的养生观点
- 12 5000年前开颅手术标本的医学研究
- 13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 14 中国肿瘤登记简史
- 15 日本汉医学权威矢数道明
- 16 清末以来中国精神医学文献的翻译
- 17 浙江畲族民间医药卫生述要
- 18 民国时期传染病防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19 近代中国第一个官办中医社团——中医改进研究会
- 20 集中医文献学家教育家临床家于一身的张山雷